36kr 08月15日
地王之王,这次有点不一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今年以来,全国TOP20房企在2025年前7个月已获取超过40宗地王,占总地块的五分之一,权益金额占比达38%,与新房市场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龙头房企对“核心城市、重点板块、优质地块”的集中布局,以及对低能级城市市场的谨慎态度。其中,中海和绿城在拿地金额和地王数量上均遥遥领先,分别以500亿以上权益拿地金额和6宗地王领跑。上海和杭州成为地王热度最高的城市,成都紧随其后。文章还分析了地王价值兑现的四个关键因素:区位配套、产业基础、竞争环境和产品品质,并指出在传统“领先半步”策略之外,“产品信仰”正成为新的胜负手,房企需在聚焦核心竞争的同时,敬畏地王价值兑现的难度。

📈 龙头房企高度聚焦核心区域:截至2025年7月,全国TOP20房企获取的“地王”数量显著增加,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显示出企业对核心城市、重点板块和优质地块的集中拿地策略,体现了对市场不确定性下的风险规避和对优质资产的追逐。

🏙️ 上海、杭州地王热度居首,房企拿地策略分化:上海和杭州成为地王争夺最激烈的城市,TOP20房企在此积极布局。而中海、绿城因其高端产品定位和投资安全垫,更偏爱地王;保利、华润则采取更灵活的拿地策略,在深耕区域和多元化运营方面展现不同侧重。

💎 地王价值实现的关键要素:文章指出,地王的价值兑现依赖于四个关键因素:优越的区位配套(稀缺性和保值性)、强大的产业基础(支撑高端客群)、有序的竞争环境(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以及卓越的产品品质(差异化和创新)。

💡 “产品信仰”成为新时代破局之道:面对日益同质化的产品竞争,建立企业标签鲜明的“产品信仰”,将地段优势与产品创新深度融合,能够与高端客群建立更深的情感共鸣,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王”价值兑现的有效途径。

⚠️ 敬畏地王,理性应对市场变化:尽管核心城市市场热度较高,但高端市场去化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高端客群需求的可持续性仍需关注。房企在追求“地王”的同时,应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敬畏,基于自身战略进行理性决策,强化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在2025年前7月的全国销售金额TOP20房企中,已经累计获取超过40宗地王(指全市和板块的地王,下同),地王宗数的占比超过1/5,地王权益金额占比也达到38%,这是一组非常“振奋”的数据,与新房市场的低位盘整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反差。

在地王数据背后,反映的是龙头房企对“核心城市、重点板块、优质地块”的高度一致性布局选择,以及对低能级城市、外围区域的“不确定性”市场表现存有顾虑。

TOP20拿的地,超1/5是地王

中海、绿城“更偏爱”,保利、华润“平常心”

截至2025年8月13日,中海、绿城的权益拿地金额均已超过500亿元,在遥遥领先其他房企的同时,地王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均为6宗),购得地王的权益金额分别为228亿元和189亿元(分别占比43%和34%)。

中海“偏爱”地王是因为其投资“安全垫”较高,始终秉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的发展理念,因此符合条件的优质地块相对有限,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绿城更确切地理解是对“金字塔尖”高端客群需求的豪宅产品聚焦,而能够与之匹配的地块存在一定稀缺性,必然更为“抢手”。

反观保利和华润,均只在上海和杭州两个土拍高热城市竞得板块地王,也都是基于片区深耕逻辑下的积极举措。保利“天地人和”产品线覆盖面更广,针对不同板块特征的产品落位更灵活,不必执着于地王。而华润的拿地方式更为多样,既能通过“万象系”带动片区综合运营(如上海宝山南大TOD),又能积极拥抱供地新模式(如上海黄浦余庆里和浦东后滩的“捆绑地块”)。

表:TOP20房企“地王”获取情况(截至2025/8/13)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上海、杭州“地王”热度高,成都紧随其后

截至2025年8月13日,上海和杭州分别出现11宗和10宗地王,成为土拍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大城市,其中8家TOP20房企在上海有“地王”进账,包括绿城、金茂分别超10万/㎡楼板价的北外滩和四川北路瑞虹地块。滨江在杭州勇夺4宗地王,对于大本营继续不遗余力的巩固优势。成都则是中能建、国贸、华发等企业的布局重心。

济南、苏州等城市也纷纷刷新城市的单价地王。中海最新提出“把握点状性的投资机会”的调整方向,并在6月底将济南宅地单价刷新到2万/㎡以上。绿城继续将苏州的单价刷新到6.5万/㎡以上,这也是江苏省内的最高单价。

表:TOP20房企“地王”分布情况(截至2025/8/13)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四个关键”与“两类解法”

对于“地王”而言,企业既要拼资金实力,更要比产品打造能力,前者是入场券,后者是影响力,当然,“地王”能否成功,有时候还需要靠点运气。

“地王”的价值兑现,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

其一是区位配套,这是基本盘,尤其对高端项目而言,核心地段的稀缺性和保值性是支撑“地王”高价变现的关键。

其二是产业基础,需要有足够基数的高端客群买单,要么是当地土著“老钱”财富积累雄厚,要么就是高附加值产业的精英人士“新钱”涌入,周边高端产业聚集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上海徐滨、杭州钱二等板块的崛起都是高端产业和宜居生活结合下的典型样本。

其三是竞争环境,有节奏的供地,互相“抬轿子”,才能形成有序的开发与价格的稳步提升,同质化竞品“踩踏”在高端市场是“既定输赢、又决生死”的存在。

其四是产品品质,在重点城市“地少质优”的供应背景下,地段优势已经很难拉开差距,产品打造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传统解法是领先竞品“半步”,而另类解法则是将“地段崇拜”与“产品信仰”相融合,对高端客群叠加双层buff(增益效果),这在绿城、金茂、建发等房企身上能够看到。

图:影响“地王”价值兑现的四个关键因素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传统解法之外,“产品信仰”正成为胜负手

在上海,华润“润系”的海派风格产品已经迭代到4.0版本、保利“天字系”则在情绪价值、情感需求方面体现前瞻性和洞察力……领先“半步”的策略正成为各大房企匹配“地王”价值的主要解法

但是,随着“四代宅”、风貌别墅等新型产品业态的同质化趋势愈发明显,对高端客群而言,地段与产品本身的相对优势已经很难被“刺激”,过于量化的参数和显性化的标准将产品价值引进过度“内卷”的漩涡,建立企业标签鲜明的“产品信仰”,或许能从另一种视角,与客户形成共鸣,并成为“地王”的破局之道。

没有“万能解药”,仍需敬畏“地王”

即使是上海、杭州等市场热度相对较高的核心城市,高端市场的去化速度也在逐渐走弱,尤其是高端客群的需求持续性问题,一直是各大房企重点研究的方向。“地王”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也不是所有的房企都具备应对高价地块的能力。

“地王”并不是贬义词,也不应过度被炒作,在敬畏“地王”价值兑现难度的同时,房企需要基于自身发展策略,思考不同的“解法”,以求在高度聚焦核心的竞争环境下,强化核心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翰智库”,作者:亿翰君,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房地产 地王 房企 拿地 产品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