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当经济诉求不那么强烈时,个人是否会更倾向于投身自己擅长的领域,而非将擅长之处转变为教育培训来获利。作者认为,如果社会整体不那么急功近利,或许会有更多聪明人能在垂直赛道上创造出优秀的产品和企业。文章以汪峰开办唱歌培训班为例,引申出教育成为一种高性价比赚钱方式的现象,并质疑这种模式是否导致了社会对高精尖产品的供给不足。作者承认培养人才有其价值,但同时也反思这种路径是否“sexy”,并抛出了“你的梦想真的是当老师吗?”的疑问。
💰 当经济驱动力减弱时,个人可能更倾向于从事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而非将其转化为教育培训以追求经济利益。这种转变有望催生更多垂直领域的优秀产品和企业。
📈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态,可能导致人们缺乏耐心去“十年磨一剑”,更倾向于选择教育培训这种快速获利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社会在高精尖产品和高质量创新方面的供给。
🎯 将自身擅长领域转化为教育培训,虽然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并创造价值,但作者认为这种方式可能不如直接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突破来得“sexy”或具有颠覆性。
🤔 文章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追求经济回报与实现个人梦想之间,教育培训是否成为了绕近路的选择?这引发了对个人职业选择和梦想追求的反思,特别是对于那些以教育为主要职业方向的人们。
今天看到汪峰也开唱歌培训班了,299
突然想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大家对经济的诉求不那么强的话
是不是“我擅长做什么”,就会去“做什么”
而不是“我擅长做什么”,就去“教做什么”
那这样的话,是不是很多聪明的人真的能在一些垂直赛道搞出很多优秀的产品和企业?
比如我,我“觉得”自己擅长产品设计和用户增长,那我就应该去做产品设计和用户增长,而不是教别人怎么做产品设计和用户增长。
教育也不再是梦想了,而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赚钱方式,但社会高精尖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常年不如国外,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可能或许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急功近利了呢?
所以我们没有耐心十年磨一剑,我们必须两个月看到结果,趁着年轻赚到大钱,不然就会如何如何…
这样一来,我对社会的贡献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培养了一堆相对优秀的小朋友,这样不是不行,肯定也是行的,肯定也是有价值的,毕竟帮助了个体成长嘛。
但好像…终归是…没那么 sexy 吧?
你的梦想,真的是当老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