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今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所有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无法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新规对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进行了细化,覆盖了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20多个环节,旨在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监督检查方式也得到优化,增加了“不预先通知”的飞行检查比例,以更客观地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状况。已获得的有效3C认证证书仍可继续使用,证书转换将采取自然过渡方式。新规还明确了认证标志的加施要求,采用全息激光防伪技术,消费者可据此识别真伪。
新版3C认证规则的实施,标志着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进入了一个新的监管时代,未获得3C认证的产品将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这直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旨在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
新规对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将关键工序细化至20多个环节,从原材料的筛选到成品组装,都需符合规范,并强调生产设备适配性、工艺流程科学性及原材料可靠性,以确保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为更有效地监管市场,新版认证规则优化了监督检查方式,大幅增加了“不预先通知”的飞行检查比例。这种方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从而提升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以通过观察产品本体或标牌上的3C认证标志来识别产品的合规性。新规中明确了认证标志的样式,采用了全息激光防伪技术,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消费者应注意辨别,并妥善保管,切勿损坏防伪层。
快科技8月15日消息,今天起,国家认监委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实施。
根据规定,所有未取得3C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
新版3C认证规则对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从正、负极等关键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20多个环节,要求企业必须确保生产设备的适配性、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原材料质量的可靠性,从源头上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新版认证规则优化了监督检查方式,显著提高了“不预先通知”飞行检查的比例,有利于认证机构客观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
据了解,此前已经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
此外,新规中还明确了认证标志和准许使用的认证标志式样。
新规指出,认证委托人应当在产品本体的适当位置,或产品标牌上,加施标准规格认证标志,或自行印刷、模压认证标志,并确保认证标志的管理、使用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及国家认监委有关文件的要求。
据介绍,标准规格的3C标志采用全息激光防伪技术制作,为白色底板,黑色图案,并含有菱形图案和中国认证字样暗纹,有真实感和立体感。

消费者可依据防伪技术识别标志真伪,但切勿揭开标志防伪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