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实现突破。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生态设备总量已超11.9亿台,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国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长期存在的“缺芯少魂”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整,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人工智能实力跃升:中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提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示了我国在AI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领先地位。
🚀 国产操作系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发展,生态设备总量已突破11.9亿台,覆盖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余类产品,为各类设备提供了强大的“智能中枢”支持,有效打破了国外垄断。
⚙️ 算力规模全球领先,“缺芯少魂”问题缓解:中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二,国家数据局表示,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缺芯少魂”问题(高端芯片、操作系统自主可控不足)正在逐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形成完整布局。
🌐 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夯实: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坚和产业布局,中国在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补齐了短板,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产业生态,展现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
近日消息,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的新闻发布会,其中列举一系列成果。
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
目前,中国算力总规模已经位列全球第二,对于这样的成就,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缺芯少魂”等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刘烈宏表示,过去业界常说“缺芯少魂”,形象反映了我国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自主可控不足的问题。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
“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