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14日
为什么高铁一到山东,速度就变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山东境内高铁速度不如其他地区的原因。通过对比北京至青岛G1061次列车在山东省内外的运行速度,发现山东段平均时速显著降低。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山东省内城市密集、站间距短,为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和实现“市市通高铁”的均好性原则,增加了停靠站点和停留时间,缩短了列车保持高速运行的时长。同时,山东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半岛气候带来的大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也迫使高铁采取降速措施。此外,部分老旧线路(如胶济客专、青盐铁路)采用有砟轨道且存在普铁混行情况,以及早期规划对高铁线位预留不足导致进城受限等客观因素,也共同造成了山东高铁速度的限制。山东在发展高铁时,更侧重于内部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服务的普惠性,牺牲了一部分速度。

📍 **城市布局与站点设置影响速度**:山东省内城市数量多且距离短,为了实现“市市通高铁”和提高高铁站的服务覆盖范围,增加了许多停靠站点,并延长了停留时间。例如,G1061次列车在山东境内的停靠站更多、停留时间更长,导致列车在短站间距内频繁加减速,有效高速运行时间缩短,从而拉低了平均时速。

💨 **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制约**:山东作为半岛地区,地形复杂,包含山脉、丘陵和河流,这些自然地物增加了高铁线路选线和建设的难度,也影响了运行速度。此外,半岛地区易受大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影响,为确保安全,高铁在恶劣天气下必须降速运行,有时甚至会降至80km/h。

🛤️ **轨道类型与混行问题**:部分山东境内的高铁线路,如胶济客专和青盐铁路,其设计速度低于当前新建高铁的标准,并且采用了有砟轨道。有砟轨道相比高架无砟轨道在高铁高速运行时更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限制了提速空间。同时,部分线路还存在高铁与普速列车混行的情况,为了兼顾普速列车运行,高铁的运行速度也受到了影响。

📈 **发展策略与历史遗留问题**:山东在高铁建设初期,由于高速公路网络的便捷性,对高铁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起步较晚。在国家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的背景下,山东开始加速建设,但早期规划对高铁线位的预留和预控不足,使得新建线路在进入城市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如噪音控制、地面沉降等,这些都成为限速的原因。山东在高铁发展上,更侧重于服务均好性和内部互联互通,体现了“好客山东”的服务理念。

🚄 **设计速度与实际运营的差距**:文章指出,山东有两条高铁线路(胶济客专和青盐铁路)的设计速度为200km/h,这直接影响了其最高运营速度。虽然设计速度决定了最高运营潜力,但实际运行中的平均速度还会因加减速过程而低于设计值。旅客普遍反映速度慢,也多集中在这两条线路上。

高铁,这个现代交通的奇迹,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和无与伦比的舒适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

可有一个现象,常常让以金钱换时间的商旅人士苦恼不堪:为什么一到山东境内,高铁速度就好像变慢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北京南开往青岛的G1061次列车为例,我们对比看看。

G106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 [1]

G1061次列车,由北京南到济南东,全程410公里,时长1小时58分,平均时速为208公里;而济南东到青岛全程344公里,时长2小时14分,平均时速为154公里。

也就是说,列车在山东省外的平均时速比省内快了54公里。

果然!同一趟高铁,到了山东境内,速度变慢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城市、地形“夹击”,高铁提速阻碍多

细看G1061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你会发现,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相比从济南到青岛,停靠站点少、时间短。

列车运行速度与站点数量相关,增加站点数量和停靠时长,会降低运行速度[2]G1061次列车由北京南开往济南东经停2站,每站分别停2分钟、3分钟。但是,这列车由济南东开往青岛经停3站,且在章丘北、临淄北的停留时长增至6分钟。

我们还能观察到,当站间距缩短后,省下来的时间却并不多。北京南到天津南122公里,列车跑34分钟,而济南东到章丘北虽然只有30公里,列车却得跑14分钟。距离缩减到四分之一了,时间才减少不到一半。

这是因为,短站间距意味着列车刚起步不久就要减速,列车保持高速行驶的时长有限。

在制动性能一定的条件下,高铁的制动距离与运行速度成正比[2],运行速度越大,制动距离就越长。

举例来说,当动车组列车制动初速度为200km/h,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2000米;如果制动初速度调整为350km/h,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6500米[3]。即速度增加75%,制动距离增加约2.3倍。

因此,对高铁来说,停靠的站点越少,站点间距离越长,更高的速度才有意义。[4]

但是,增设站点,往往能增加高铁线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会在综合考虑后增加站点。[4]

山东尤其如此,省内城市数量多且距离短。高铁规划还遵循“市市通高铁”、“高铁站服务范围覆盖全部县”的均好性原则[5]。例如,青岛市目前已有14座高铁站,分设于各市辖区及3个县级市。

山东省陆域面积15.81万平方千米[6],省内共有16个地级市、26个县级市,数量合计42个,位居全国第一[7]。规划到2035年,实现高铁运营里程6500公里[5]

对比广东省,城市数量41个[7],省域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8]。规划到2035年,实现高铁运营里程4800公里[9]。显然,山东省内高铁线密度更高、更注重内部城市间的快速互通。

这可以理解为,豪横的山东把高铁当作“城际列车”在建设。它在服务效率和服务的均好性上,选择了后者,牺牲了速度。在全面拥抱高铁经济的征程中,山东力求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

如果说,短途设站是山东主观决策的结果。客观上,山东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也约束了高铁速度。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三面环海的半岛。省境内,泰沂山系居中。东部以丘陵地貌为主;西北是广袤平原,黄河流经山东9市注入渤海;西南有多支河流汇集,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10]。山脉、河流和其他自然地物会使高铁的方向、海拔调整变得困难,降低行驶速度[4]

山东半岛陆海相拥、山川毓秀、平原广阔。图为《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10]

山东的半岛地形,还会增强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偏南、偏北大风[11],以及增加降水[12]。到了冬季,山东境内常有暴雪天气[13]

在大风、雨雪天气下,高铁会降速运行[3]。例如,济南—曲阜、烟台—荣成沿线区域是暴露于大风、暴雨和积雪的高风险路段,在极端天气需严格控制高铁安全行驶速度,最低可降至80km/h[14]

但既然是高铁,正常条件下的速度就必须有保障。那么,山东省高铁的速度都达标了吗?

拖慢速度的两条线

截至2024年10月,山东已建成13条高铁线[15]

对照《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高速铁路是指新建设计速度为250km/h~350km/h、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16]

按此标准,有两条高铁线设计速度“未达标”——胶济客专、青盐铁路。

胶济客专的即墨至高密、临淄至淄博段,设计速度为200km/h,其余路段为250km/h。青盐铁路全线,设计速度为200km/h。

这两条线路的最高运营速度均为200km/h。设计速度决定最高运营速度,而实际运行中的平均速度,因经历加减速而低于设计值。

旅客吐槽最多的,常常也是这两条线。

这两条线特殊在哪呢?

先说胶济客专。这条线东起青岛,西接济南。东与青荣城际铁路相交,西与京沪、邯济等铁路相连。它是山东境内快速客运网的东西向主通道[17][18],沿线人口密度大,是山东最有活力的地区。

胶济客专全线长度362.5公里,途经青岛、潍坊、淄博和济南四个城市共11个站点。图为胶济客专运营线路 / [18]

胶济客专于2008年12月贯通运营。它是在老胶济铁路提速改造的基础上,采取部分新建、部分利用老胶济铁路改造段而建成的线路。[20]

这条线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示范线,成功验证了200km/h提速技术的安全性、率先完成了“和谐号”CRH系列国产动车组的试运行以及列控技术测试[21][22]。在当时,标志着中国铁路迈入了“高速时代”[23]

空地新建一栋楼的难度,要远低于翻新整修一栋楼的难度,高铁线的修建也是一样。改造后的胶济客专轨道创下了多项技术突破,但和现在广泛采用的高速轨道相比,差距却较大。

胶济客专使用有砟轨道,而目前新建的高铁轨道,普遍为高架无砟轨道。

轨道铺设道砟多见于普速铁路,用于传递荷载、减轻震动[24]。激增的速度会加剧砟石颗粒的碎裂和移动,导致沉降增加和弹射道砟颗粒,易形成安全隐患[25]。因此,相较于平顺的无砟轨道[26],有砟轨道上的高铁提速较难。

出于扩大运量的考量,胶济客专还存在高铁、普铁混行情况。时速200km/h的动车组与120km/h的普速客车共线运行[20]。运量扩大了,动车组列车的速度也被牺牲了。

青盐铁路于2018年建成通车,是中国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铁路沿海岸线城市带铺设、连接江苏盐城,沿途需协调电缆线和公路网[27],同样为有砟轨道,另外还兼容货运,速度被拉低。

龟兔赛跑中迟到的觉醒者

山东和中国其他省高铁建设的往事,有点像现实版的“龟兔赛跑”。

山东第一条高铁线路的建设,比中国高铁规范的颁布还早。但这条线路建成了也就放在那了,基建方面,当时的山东还有别的事要忙,比如修高速公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让山东引以为傲的,是它里程排名全国前列、畅达的高速公路网系统。

2010年,山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28],到2024年末,通车里程突破8700公里[29],增长约103%。

也恰恰是由于高速公路网络的便捷性,让山东“不太重视”高铁建设。

2009~2018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由0.2万公里[30]增至2.9万公里,增长1350%,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的国家[31]

而直到2018年,山东全省仅建成1条时速350公里京沪高铁,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32]

当“轨道上的京津冀”、发展“高铁经济”等口号提出时,山东才猛然发现自身高铁建设的严重不足。全国高铁建设热火朝天,它还没完全接入网络,成了系统上的薄弱环节。

于是,在2018年《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8-2035年)》发布后,山东高铁建设开始发力。截止2024年12月,山东省高铁通车里程3047公里[33],已是6年前的2.5倍[32]

但由于早期规划对于高铁线位的预留、预控不足,多数高铁线在进入城市内部时,就面临复杂的技术问题,导致运营限速。例如,青荣城际以隧道形式穿越烟台市城区,需综合考虑地面沉降,以及退让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网[34]

高铁高速运行也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对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35]。高铁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以外,是噪声影响的工程拆迁范围[36][37]。以胶济客专为例,由于建设年代早,沿线城市存在居住建筑处于拆迁范围而未拆除的情况[38][39],高铁通过时需限速。

所以说,山东境内的高铁,你别嫌它慢啦,很多客观原因导致它不能跑太快。而且,每一次的减速靠站,可能都倾注了它想带旅客感受“好客山东”的朴素心意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山东高铁 高铁速度 城市规划 气候影响 轨道交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