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4日
尹同跃反内卷,奇瑞“要不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奇瑞汽车高层领导在年中干部大会上公开就员工加班问题致歉,并提出减少会议、提高效率、周末不安排会议的指示,以期让异地员工有时间回家。然而,这一指示在实际执行中遭遇了挑战。有校招生公开质疑周六会议安排,认为其与领导指示相悖。文章指出,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背景下,奇瑞面临提高人效、降低成本的压力,加班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手段。国家“反内卷”政策的出台以及奇瑞上市在即的双重因素,使得尹同跃的“禁止周六加班”更像是一种表态而非实际操作。文章深入剖析了奇瑞追求极致人效的策略,即通过“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来提升企业绩效,但员工的薪资并未随之大幅增长。同时,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价格战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薄弱环节,都迫使奇瑞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得不通过控制人力成本来维持盈利。因此,提高人效、鼓励加班,在奇瑞的企业发展战略中,显得“不得不”。

🔹 奇瑞高层指示“周末不加班”意在改善工作环境,但执行层面存在偏差。校招生小凯通过邮件公开质疑周六会议安排,认为这与尹同跃的指示不符,引发了对公司落实“反内卷”政策的关注。此事件导致原定周六的会议被调整至周五,但加班现象并未因此停止。

🔸 奇瑞存在“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曾有副总经理邮件强调“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并实行“896”工作制(早八晚九,每周六天),甚至有应届毕业生反映其时薪仅16元。内部文件还曾提出“3个人干5个人活,拿4个人的工资”的人效提升策略,表明加班和高强度工作是其提升人效、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 奇瑞追求“极致人效”是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优化组织绩效的关键策略。通过让少数员工承担更多工作量,企业实现了人效的提高。尽管奇瑞总营收和销量显著增长,但员工薪资并未完全匹配其付出,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这种策略更显“不得不”。

🌟 奇瑞高层公开致歉并提出“周末不加班”的举措,一方面是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即将到来的香港上市铺平道路。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的合规性要求严格,尤其是劳动合同和加班争议方面。此举被解读为一种为顺利上市而进行的合规性“铺垫”。

🚀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包括价格战和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奇瑞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市场份额增长面临挑战,新能源业务仍是短板。在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盈利承压的情况下,控制人力成本,通过提高人效和加班来维持盈利能力,成为奇瑞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不得不”的选择。

7月中旬,尹同跃在年中干部大会上就员工加班问题公开致歉,他表示要减少会议,提高效率,周六不要开会,让异地员工有时间回家。

但实际情况是,奇瑞似乎并没有真正落实周六不开会。校招生小凯在回复领导的邮件中质疑周六开会的安排,表示这与尹同跃的指示不符,对加班持反对态度。

对于奇瑞来说,落实“不加班”,并非管理层的一次讲话可以做到。随着国内国外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崛起,奇瑞选择用加班的方式来提高人效,减少开支已成常态,无法轻易戒掉。

今年7月,国家出台“反内卷”政策,8月奇瑞上市在即。一边是行业竞争不得不提高人效,另一边是政策和上市的压力,尹同跃此时公开禁止周六加班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表达,而并非实际操作的方式。

01 加班是正常上班?

“俺不中了。”奇瑞校招生在回复领导的邮件中写道:“为啥要在周六开会?尹董都说了杜绝把员工的时间不当时间,可以落实吗?”

事情的起因是奇瑞校招生小凯收到周六开会的通知,对会议安排颇有不满的小凯当即在回复领导的邮件中表示“这与尹董的指示不符。”

今年7月份,尹同跃在年中干部大会上表示:“过去管理非常不人性化,我深表歉意,周六不要组织会议,让异地员工能回家。”尹同跃要求今后周末不得组织会议,公司领导要多下现场、少进会场,开短会、开小会,不允许开没有准备的会,不允许开会拖堂。他还表示,要从自己做起,公司级领导都要自我减少会议时间,缩减会议首先得抓领导,让领导学会开会。

与校招生小凯同部门的园园透露:“经过小凯事件的发酵,原定于周六召开的会议改在了周五。”

但会议可以取消,加班仍在继续。

事实上,奇瑞此前就被曝“忽视员工时间价值,管理非常不人性化。”

去年2月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在一封邮件中写道:“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必须是正常工作日,请想办法。”鼓励员工周六加班。

还被曝实施“896”工作制度:早晨八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即使当天按时完成工作也要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时长。有媒体报道,应届毕业生员工统计,其5月在奇瑞共加班120小时,加上正常上班174小时,总计近300小时,相当于每周工作70小时,但实际发放薪资仅约4800元左右,时薪只有16元。

去年7月,一份奇瑞内部经管会文件也在网络流传,文件显示,奇瑞内部会议要求坚持提高人员效率,要求人事部门把关于加班问题的要求落实到人事工作改善的具体行动中,特别是围绕人员“345”的策略,真正实现3个人干5个人活,拿4个人的工资。

奇瑞员工橘子告诉「市值水晶」,“每天都要加班,周六已经不能称之为加班,而是正常上班。”

研发部门的员工加班情况更为严重,新车上市前,研发部门的员工要加班到12点,甚至是通宵。她还表示奇瑞每周会发一次每个员工的加班时长,无形之中也助长了加班文化。

02 极致人效

加班情况逐渐严重的背后是奇瑞追求的极致人效。

当前经济环境下,人效提升成为企业优化组织绩效的关键策略之一。在员工层面,提高人效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合理分配任务。企业可根据员工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分配与其适配的工作,实现员工与工作的最佳匹配;其次,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以便于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还有减少冗余审批流程,适当奖励员工等方式。

而目前看来,除却上述方式,奇瑞还采用了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提高人效——加班。

当5个人的工作由3个人完成,相当于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均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来说,人效极致提高,而落实到员工身上就是加班之后的再加班。

园园还表示,奇瑞的薪资发放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会根据校招生不同的学历层次给予不同的薪酬待遇。而这份薪酬的平均水平往往不会很高。在职多年的橘子则表示,不同部门的薪资水平不一,只有部分部门的薪资较高。

少数人完成多数工作,但薪资却并未随之增长,在高人效的策略下,奇瑞的营收总额从2022年的926.18亿元上涨至2024年1-9月的1821.54亿元。2024年汽车销量达到260.4万辆,同比增长38.4%,创造年销量历史新高。

既然高人效是一种发展战略,那么尹同跃又为什么要公开按下“暂停键”?

一方面,今年7月份国家出台政策,遏制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卷式”恶性竞争,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竞争,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同月,尹同跃提出禁止员工周六加班,尊重员工时间价值,积极响应政策。

另一方面,奇瑞在今年2月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港交所会审查申请公司是否存在违反《雇佣条例》及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且重点关注加班争议以及集体投诉领域的风险。

根据港交所IPO的相关规定,IPO申请的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如果在6个月内未完成聆讯或上市,其上市的申请有效期可能作废。这意味着离奇瑞真正站到了上市冲刺的最后阶段。

公开就员工加班一事道歉,或许也是在为顺利上市做出铺垫。

然而,反内卷并非“说到就可以做到”,在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逐渐细分的环境下,提高人效,持续内卷似乎成了车企无奈之下的必要选择。

03 提高人效是一种“不得不”

今年7月,尹同跃在中国汽车论坛提到:“我们跟了价格战,也参与了内卷。实际上我们是胆子比较小的一家企业,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跟着别人干坏事。”

价格战和内卷,均源自于竞争愈发激烈的汽车市场。据奇瑞的招股书,奇瑞的业务主要有四个部分:整车业务,涵盖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增程式电动车及纯电动车;汽车核心零部件销售业务;新能源及智能化解决方案;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

其中整车业务在奇瑞的业务中占据核心地位。2024年1-9月,94%的收入来源于整车业务。在汽车销售环节,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奇瑞的重要增长支柱。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奇瑞从海外市场获得的收入分别为330.65 亿元、794.81 亿元和801.48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35.7%、48.7%和44.0%。

而近年来,海外市场的竞争形势不容乐观。2025年前5个月,比亚迪在东南亚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升至30%,奇瑞仅6%。除比亚迪外,国内其他车企如吉利、长城、长安等国内车企也加入海外市场的竞争。

奇瑞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乘用车的毛利率为14.7%,较2023年同期的16.0%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之一为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反观国内市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按2023年及截至2024年9 月30日的销量(包括出口量)计,奇瑞在自主乘用車品牌公司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11.8%与13.9%。2023年,随着特斯拉宣布将Model 3和Model Y价格下调2-4万元,汽车行业开启新一轮价格战,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奇瑞毛利润下滑的另一原因。奇瑞虽然较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布局,但新能源汽车仍为奇瑞的薄弱处。为补齐这个短板,奇瑞选择与华为合作推出智界,但可惜的是,智界自上市以来争议不断,未达预期。

相比智界,奇瑞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星途高端系列的研发中,以应对竞争加剧下逐渐细分的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奇瑞招股书显示,从 2022 年到 2023 年,奇瑞研发投入由 36.46 亿元增至 66.64 亿元,2024 年仅前三季度就已达 65.53 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上升。

在市场竞争加剧、盈利承压、研发投入递增的背景下,控制人力成本成为保盈利的手段之一

奇瑞也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市场状况及监管措施的影响,公司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上升。倘若公司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于客户,劳动力成本的任何大幅度增加均可能对公司的利润率及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提高人效,降低成本成了应对竞争加剧的一种基本手段。

对于奇瑞来说,不是想让员工加班,而是不得不让员工加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水晶”,作者:曲林,编辑:大海,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奇瑞汽车 加班文化 人效提升 反内卷 汽车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