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14日
刚满三十的95后,已经开始“生前整理”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生前整理”这一源于日本的理念,并结合95后女孩小云的实践,阐述了其如何帮助人们更清醒、更自在地活在当下。文章介绍了“生前整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物质、金钱、人际关系、愿望和遗嘱的整理,并引用了多位实践者和作家的观点,强调了“生前整理”并非只关注死亡,更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积极管理和对家人的体贴。它鼓励人们尽早开始,以一种更轻盈、更负责任的态度面对人生。

✨ **“生前整理”的起源与核心理念**:源于日本的“终活”,意为“为人生终点进行的准备活动”,核心在于为身后事做好规划,减轻家人负担,维护个人尊严。95后女孩小云将其融入生活,强调“生前整理”不是等待终点,而是为了更轻盈、自在地活在当下,是对人生的一种主动管理。

🔑 **“生前整理”的五大实践要点**:小云的经验包括:1. **清东西**,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减少不必要的购买,并为物品做好标记,实现“能存手机绝不占柜子”;2. **理钱财**,统一保管重要文件和密码,确保家人能快速找到;3. **筛关系**,清理无效社交,将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人;4. **写愿望**,将收藏的待办事项付诸实践,用“已完成”替代“收藏吃灰”;5. **留句话**,提前写好遗嘱初稿,明确医疗救治倾向和身后事安排,是对家人的最后体贴。

⚖️ **不同世代的生死观与“生前整理”的价值**:长辈们常认为谈论死亡不吉利,而年轻一代则更能轻松探讨生死话题,视提前规划为负责任的态度。经历人生转折或亲人离世后,人们更能接受“生前整理”。越早开始,越能避免未来的忙乱,让当下活得更清醒、少遗憾,是一种对生命的自我管理。

💖 **“生前整理”的深层意义:爱与被爱的记忆**:韩国遗物整理师金玺别认为,人生最终留下的是爱与被爱的记忆,而非金钱地位。他提出的“圆满人生的七大守则”强调了日常整理、文字沟通、贵重物品妥善保管、病情公开、物尽其用、为自己而活以及珍惜身边人。这表明“生前整理”是一种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的方式,最终指向对当下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 **“生前整理”是极简主义的生活哲学**:它并非简单的断舍离,而是通过整理实现生活秩序与流动,让“少即是多”的理念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生前整理”,人们内心获得轻松和踏实,更敢于投入生活,珍惜眼前的关系和体验,最终达到“最喜欢的是泰戈尔的一句诗:‘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人在多大年纪适合开始回望、整理自己的人生?对于佛山95后女孩小云来说,这个来自生活的答卷可以提前几十年准备。

22岁时,小云入坑极简生活,她爱上“少物的清爽”,享受对生活的掌控感;24岁时,她启动“生前整理”,这一理念打动她的地方在于“不只是为了现在活得轻松,更是为了以后走得利索,不给家里人添麻烦”;26岁时,小云一生体面的爷爷骤然离世,留给家人的告别时间只有短短一天,翻箱倒柜寻找重要物品有如大海捞针,更使得她坚定要系统性地进行“生前整理”的决心,随后一年,她又在《此生未完成》《人生除此无大事》《我是遗物整理师》《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等书籍及影视作品中找到更多共鸣。

到今年,小云30岁了。她感悟道,“生前整理”不是等待人生的终点,而是为了更轻盈、自在地活在当下。

人生不过三件事:“就活”“婚活”“终活”

“生前整理”的概念兴于日本,最早叫作“终活”,意思是“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 ,2012年曾入选日本年度流行语大赏。有报道称,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开始“生前整理”。

日本流行以“活”造词,细数下来,一个人的人生不过三件事:“就活”、“婚活”、“终活”。

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终活整理”“生前整理”是指在一个人精力尚可之时,力所能及地处理好身后事,这其中包括整理个人房产、金融资产、医疗保险、个人日记、私人影音资料、电脑与手机数据等,以及提前写好遗嘱,妥善处置、陆续减少个人衣物、书籍和家居物品,以确保意外发生时,资产能顺利传承,同时维护辞世后的隐私和尊严,减轻家人负担。有网友评价,“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图/《想一个人死去》)

旅日作家李长声年过七十开始做“终活”,在他看来,今天谈“终活”,其实谈的是生死观,“网上笑谈: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没死钱花完了,也许人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把握哪天死。”所谓“终活”,无非是自主断舍离。他说,日本因为“终活”成风,招来各行各业割韭菜。有卖墓地的,有卖理财的,还有卖“终活”日记本的,封面上印着“2025—2034”,倘若用完了不死,还得再买一本。

2022年,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收到过一份礼物——相交多年的日企董事木村先生送的一枚奖章,“这是我一生得到的最高荣誉,现在送给你。”妻子过世后,78岁的木村决定开始做“终活”。在整理人生之物时,木村决定把自己因为在中国长驻8年获得的员工荣誉勋章送给最合适的人,留作纪念。

木村说:“人生开始进入减法,不能等到自己意识模糊,或卧病在床时再考虑整理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把收藏的数千本书都交给了旧书商,把衣服大多送进了垃圾箱,把多余的家具和家电叫垃圾处理公司拉走,家里只剩下一台冰箱、一套沙发、一个衣柜、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像住酒店一样,“干干净净,无牵无挂”。木村说,“人老了,不能麻烦子女,他们也都有生活的负担,所以,我必须自己管好自己。”

“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若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实在很豁达,很利落。”年近七旬的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在著作《身后无遗物》中如此感慨。

越早开始整理,越早活得清醒

95后小云做“生前整理”的核心,是让一切重要事物清晰可循,为此,她做了五件事。

第一是清东西。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最实用的方法是给物品贴标签——比如老照片盒上贴“扫描后丢弃”,同学录写“拍照存档”,旧衣服标“捐小区回收箱”。“原则很简单,能存手机绝不占柜子。”

爷爷生前赠予的纪念手表。(图/受访者供图)

第二是理钱财。把八百年不用的银行卡注销掉,所有密码都统一加密保管。房产证、保单这些重要文件,统一存放在家人知道的位置,里面再夹一张手写清单写清楚都有什么。家人急用时,三分钟就能找到。

人生应急包。(图/受访者供图)

第三是筛关系。定期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那种几年没说话的“僵尸好友”直接删除,在小云看来,这不是冷漠,而是“想把时间留给半夜能打电话的朋友” 。

第四是写愿望。把想做的事列成愿意清单,更关键的是清空收藏夹——把小红书收藏的旅游攻略变成机票,把收藏的菜谱变成周末厨房实验。用“已完成”替代“收藏吃灰”,“这比列计划痛快多了。对了,记得要定期检查更新,把已完成项划掉!”

第五是留句话。小云简单写了份遗嘱初稿,大致记录了医疗救治倾向与身后事安排,像是万一重病时要不要插管、身后想怎么办……并把它和重要文件放一起。“虽然这个话题蛮沉重,但经历过爷爷的事后就明白了——清晰的意愿,是留给家人最后的体贴。”

在小云看来,两代人的生死观存在巨大差异。长辈们总觉得谈“死”不吉利,或者觉得“还早呢,想这么多干吗”。他们收拾东西更多是因为日常习惯,很少为“身后”做准备,重要东西放哪儿,可能只有自己清楚。

而年轻一代虽然也害怕死亡,却更能轻松地探讨生死话题,“我们并不觉得提前打算是晦气,相反,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信息爆炸,提前理清楚并没坏处。”

许多人在经历过一场大病、一次大的人生转折或者亲人突然离世带来的混乱后,往往会更容易接受和实践“生前整理”的理念。“越早开始整理,越能避免未来的忙乱,也能让当下活得更清醒、更少遗憾。这也是对生命的自我管理吧!”小云说。

留下爱与被爱的记忆

 人们通过整理人生,能够重新审视自我,从而更好地活在当下。

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心态非常洒脱,“人生短短三万日,生前哪管身后事,浪得几日是几日”。

有许多囤积癖拒绝收纳和整理,他们享受的就是被所爱之物周身环绕的生活,以及它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情感回忆。

韩国遗物整理师金玺别在14年里亲历过1000个死亡现场。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最后真正留下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爱与被爱的记忆。他在《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中提出“圆满人生的七大守则”:

1. 养成日常整理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2. 难以开口的话,请用文字写下来。

3. 重要的物品保管在容易找到的地方。

4. 不要对家人隐瞒病情。公开病情有助于获得支持并减少遗憾,也可避免亲属陷入自责。

5. 物尽其用是对生活的尊重,不要过度消费,也不要将珍贵之物束之高阁,等待"特殊场合"。

6. 请为自己而活,不要只为别人。过度为他人牺牲易导致自我迷失。

7. 活着时要多珍惜身边人,多和所爱之人创造更多美好回忆。

生前整理,其实是极简主义生活潮流的一个细小分支。它绝不是简单的断舍离,或者是扔东西,而是通过整理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有网友说,“以前断舍离是看东西拿在手里是否心动,现在断舍离是拿在手里想一想要不要带进坟墓。”

小云2017年起开始践行“少即是多”的极简生活,她用4双鞋搞定四季——万能拖鞋、百搭德训鞋、舒适运动鞋、潮流马丁靴;用一个登机箱搞定一周旅行——洗漱彩护小瓶分装,衣物选百搭基础款,随身小包减负出行;用一个“人生应急包”应对意外——内含身份证件、重要保单、医疗遗嘱等关键文件,用多色标签分别标示,并同步告知家人,急用时可“拎袋就走”。

“生前整理最大的价值,从不是面对死亡,而是珍惜当下。”当物品各得其所、密码妥善交代、重要文件有迹可循,小云的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它让我更敢投入地去生活,更珍惜眼前的关系和体验。”

她说她最喜欢的是泰戈尔的一句诗:“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前整理 极简生活 人生规划 终活 活在当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