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13日
不足1亿元投入,撬动46亿元BD,复星医药的“呼吸印钞机”真要开动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星医药近期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将研��产品XH-S004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授予Expedition。此次合作预估总规模达6.45亿美元,其中包含至多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至多5.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XH-S004是一种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旨在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尽管该产品尚处于临床早期,且面临同类竞品,但此次交易为复星医药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流入,并有助于其聚焦创新药主线,优化资产结构,应对业绩压力。

💡 复星医药通过授权其在研的DPP-1抑制剂XH-S004,与Expedition达成了一笔总规模高达6.45亿美元的合作交易,显示了其在呼吸疾病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对创新药的重视。这笔交易包括了可观的首付款和潜在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为公司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 XH-S004作为一种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PP-1及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来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有望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呼吸系统疾病。

📊 尽管XH-S004目前在中国境内分别处于II期和Ib期临床试验阶段,并且全球范围内尚无DPP-1抑制剂获批上市,使其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DPP-1抑制剂,但其开发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阿斯利康旗下的brensocatib等同类药物已进入后期审评阶段,复星医药需为此打一场硬仗。

📈 近期复星医药业绩承压,营收和利润均出现同比下降,部分原因在于药品集采和新增医疗机构的初期成本。公司正加速资产优化,通过退出非核心、低效率资产来回笼资金,此次BD交易的资金流入以及对创新药的战略聚焦,有助于其主业回归和提升公司价值。

💰 此次与Expedition的授权交易,不仅为复星医药的研发管线注入了资金,也体现了公司在优化资产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方面的决心。通过“做减法”和战略性BD合作,复星医药旨在夯实创新药主线,并有望在未来释放更多产品成果。

文 | 医药研究社

复星医药成呼吸疾病领域“赢家”了。

近日,该集团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授予Expedition于许可区域(即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范围)及领域(即人类、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在研产品XH-S004的权利。

根据约定,Expedition将就本次合作向复星医药产业支付至多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此外,基于许可产品于许可区域的年度净销售额(定义依约定)达成情况,Expedition将向复星医药产业支付至多5.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

复星医药还在公告中强调,截至2025年7月,集团针对XH-S004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0.72亿元(未经审计)。

也就是说,一个研发投入不足1亿元的产品,实现了总规模达到6.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的授权交易。对于这样一笔“划算买卖”,市场反响也较为热烈。8月12日,复星医药A股高开5.52%,H股高开7.55%,创2023年5月以来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复星医药业绩走势不太理想,在加速在研管线价值兑现方面,该集团应该是有些迫切感的。

0.72亿元研发投入,押注了怎样一个赛道?

创新药研发中,0.72亿元的投入显然不大,但应该足够推进新药临床研究起步以及打开药企对赛道的想象空间。

我们先谈谈复星医药这款新药的大致情况。

据介绍,XH-S004是一种小分子口服DPP-1(二肽基肽酶-1)抑制剂,其通过抑制DPP-1及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降低炎症反应,从而阻断感染恶性循环及由此导致的气道结构损伤。

该在研药品的潜在适应症包括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截至2025年8月11日,XH-S004用于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于中国境内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于中国境内处于Ib期临床试验阶段。

目前来看,XH-S004所押注的赛道确实不容错过。根据《英国医学杂志》,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患者总数已突破6亿,其中中国患者达1亿,但其规范治疗率不到10%,超六成患者深陷“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运动受限”的折磨。

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全球患者大约数百万人,目前同样缺乏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这也是DPP-1抑制剂存在的意义所在。多项研究证明,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DPP-1抑制剂能够为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带来更明显的临床获益。但全球范围内尚无DPP-1抑制剂获批上市,因此市场对复星医药的XH-S004也有不小的期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尚处在临床早期的XH-S004应该很难抢占先发优势了。据悉,2025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正式受理阿斯利康&Insmed旗下brensocatib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brensocatib有望成为首个获批的DPP-1抑制剂。

此前,brensocatib也被行业媒体Evaluate列为“2025年十大潜在重磅疗法”之一,预测2030年销售额可达28亿美元。

另外,国内的海思科、恒瑞医药等药企也有DPP-1抑制剂在研。这样来看,在XH-S004开发上,复星医药应该还有硬仗要打。不过,BD或能加快复星医药新药开发速度,并对公司业绩层面也有优化作用。

优化资产、BD落地,夯实了创新药主线?

近年来,复星医药业绩承压表现其实比较明显。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下降7.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32.56%。

据复星医药解释,营业收入同比减少主要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续标及部分地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的影响。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降原因包括: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024年下半年,集团新增运营及筹建多家康复医疗机构,开业前期固定开支较高;2024年第四季度,纳入集团合并报表子公司范围的复星凯瑞尚处于投入期,对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亏损相应增加。

不过,同期核心指标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42%至7.65亿元,也释放出一些调整信号。

复星医药称,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出售Unicorn II Holdings Limited(其主要资产系通过其控股子公司NFH持有及运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股权收益及本集团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综合影响。

很显然,复星医药正加速资产优化。

此前,复星医药扩大业务规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外投资,如今集团业务已覆盖制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医学诊断、医药商业等多个领域,但频频投资产生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复星医药账面资金135.24亿元,同期短债为187.11亿元,长期借款102.04亿元,偿债压力持续高企。此外,2024年,复星医药担保总额已达312.37亿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比例达66.09%,,商誉风险凸显。

与此同时,投资收益也在减少,于2021-2024年分别达到46.24亿元、43.78亿元、35.02亿元、21.05亿元。

为了避免非核心资产拖累业绩,复星医药开始“做减法”。“2025年,复星医药的目标是继续退出非核心的、非战略的、低效率的、亏损的资产,继续回笼资金。”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悉,基于资产结构优化,2024年,复星医药实现经营现金流44.77亿元,同比增长31.13%,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的增速。

叠加当前BD的资金流入,复星医药主业回归的信心已经颇为强烈,目前创新药开发显然是集团的重中之重,战略聚焦下预计还会有不少产品成果落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星医药 呼吸疾病 DPP-1抑制剂 新药研发 授权交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