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13日
为什么适当吃辣反而帮助减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吃辣与健身之间的关系,指出辣味并非健身禁忌,反而可能成为塑造好身材的“秘密武器”。辣椒中的辣椒素和姜黄素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如帮助排除水分、燃烧脂肪、减少肌肉损伤和酸痛。文章纠正了“吃辣会发胖”的误区,强调高油高盐才是导致发胖的真正原因,并提供了辣味健身餐的搭配建议,鼓励健身人群在健康的前提下享受辣味,实现“辣辣更健康”。

🌶️ 辣椒的健康益处:辣椒中的辣椒碱有助于人体排除多余水分,而辣椒素则能通过提高身体温度来帮助燃烧脂肪。此外,辣椒中的姜黄素被证实能减少运动后的肌肉损伤和酸痛,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 辨别发胖元凶:文章指出,导致发胖的并非辣味本身,而是与辣味食物常搭配的高油、高盐成分。这些成分会导致水肿和过高的热量摄入,是造成体重增加的根本原因,而单纯的辣味(如新鲜辣椒、纯辣椒粉)则有助于提味且热量较低。

💪 辣味满足与食欲调节:吃辣可以满足健身人群的食欲,避免因饮食过于寡淡而导致的暴饮暴食。辣椒素能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带来愉悦感,同时辣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食欲,减少对甜食的渴望,增加饱腹感。

🍽️ 辣味健身餐的建议:文章鼓励将辣味融入健身餐,例如改良版的口水鸡、低油低盐的水煮鱼等。关键在于选择天然辣椒制品,并注意控制油盐摄入,实现美味与健康的平衡。同时,建议辣味与蛋白质搭配效果更佳。

⚠️ 健身吃辣的注意事项:文章提醒,健身前后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不习惯吃辣的人群,应量力而行。此外,空腹吃辣、有痔疮、心脏或胃部不适的人群,也应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辣味食物。

四川人吃辣出名,但四川人的身材似乎并不因此走样。其实,辣味从来不是健身人的饮食禁区,在追求健康和保持身材的饮食结构中,辣椒甚至被视为是塑造好身材的“秘密武器”。

比如,适当食用辣椒具有一定的祛湿功能,辣椒中的辣椒碱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水分。这一点于川渝、贵州地区的饮食习惯和身材特点有所佐证。

不仅如此,辣椒同样也可以是健身减脂人群的饮食拍档。这是由于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生热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身体温度,帮助燃烧更多脂肪。

并且有研究证实,辣椒中所富含的姜黄素,能够减少运动后的肌肉损伤和酸痛,帮助肌肉在大运动量后进行功能恢复。但切忌的是,运动前千万不能吃辣,否则会导致胃肠道疼痛。

同样,健身餐也不是越难吃、越有效。像西兰花配鸡胸肉、红薯配鸡蛋、黑咖啡拌饭,似乎传统的健身餐总是习惯于将味蕾体验排在最后一位。

而辣也并不是健身人发胖的原因,其搭配的重油、重盐才是。

一勺辣子,只是为整道菜注入灵魂,让健身减脂的人获得味蕾上的满足。通过辣椒素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让健身人即使吃着健身餐,也能感受到愉悦。

一、吃辣不是健身人的饮食禁忌

川渝地区的麻辣、甘肃地区的香辣、贵州地区的酸辣。无论来自哪里,入了健身的门槛,就要和辣椒说戒断,但这无疑是对无辣不欢的健身人最高的精神磨难。

一直以来塑造的“健身要吃的越清淡越好”的概念,在潜移默化中将“吃辣”和“健身”划上了不等号。那些流传的“健身不能吃辣”、“吃辣会越吃越胖”的说法,事实却并非如此。

反而,早些年一条“美食之都重庆,重庆人都吃不胖”的热搜话题,成了“吃辣不胖”的有力证明。

在社交媒体也引来诸多讨论,“吃辣吃得多、爬坡爬的多,自然也胖不起来”,还有人称“火锅、冷串、钵钵鸡,碳水相对吃的较少”。甚至根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报告中的超重、肥胖率数据显示,西南地区像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肥胖率明显低于北方,位居榜单前几的反而是北京、河北、新疆、天津和黑龙江。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中超重及肥胖率位列前五地区

显然,吃辣并不是造成肥胖的因素,单纯一勺辣子只是让饭更有滋味,它并不是让人发胖的源头。

“辛辣食物”之所以会让人误以为会发胖,主要原因在于辣一般和高盐、高油搭配在一起,会导致水肿和过高的热量摄入。

就像提到辛辣食物,脑海里猛然就会浮现麻辣火锅、毛血旺、水煮鱼等,但这些菜系显然都以麻辣、鲜香、口味浓郁著称。已然不是单纯加辣那么简单,浓厚的高油汤底配上重盐的调味,为了让口感更丰富甚至会添加更多香料或是食品添加剂。

即便是麻婆豆腐,也是重油、重盐菜品的代表。辣味配上诱人的色泽,让人看了直呼香迷糊了,一口下去就控制不住的要配上两大碗饭。

对于健身人群,高盐饮食会大幅度增加体内水分和体重,会影响人体的水分平衡和肌肉收缩,进而影响运动表现;而对于减重人群,高盐饮食带来的水肿,会让很多减脂人群误以为是一顿辣锅导致的体重暴涨。

一般来说,所谓健康的辣是指新鲜的辣椒、磨制的纯辣椒粉、干辣椒等,而不是辣椒油、精加工的辣椒面、过度加工后的辛辣食物。

比如吃凉拌鸡丝,可以加一些小米辣或是辣椒粉作为健身餐的增香提味,但不是加一大勺辣椒油。

或是效仿Wagas的轻食餐,像韩式泡菜煎牛肉、泡菜三文鱼能量碗,不仅有大量辣泡菜的身影,也会搭配含有辣味的汤底或调料,既有滋味,又没负担。

同理,吃辣并不能抵消食品本身的卡路里,例如100g炸鸡大约250kcal,并不会因为选择了辣味的炸鸡,卡路里就会减半,炸鸡依旧是炸鸡。

归根结底,辣不是发胖的元凶,高油、高盐、好吃到停不下来才是发胖的元凶。

二、“辣辣更健康”,健身人也需要一口辣味

“吃辣”和“健身”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此刻在爱吃辣的健身人面前有了重要的联系,吃辣竟可以让身材更“火辣”。

吃辣既可以开胃,也可以帮助健身人控制和调节食欲。

一方面,吃辣其实是一种欲望的满足,它避免了长期清水煮白菜后的暴饮暴食。不少减肥者每年都在循环往复的减肥,很大原因就在于减肥刚初有成效,便开始了暴食。

比如,许多减重人群的第一餐都是从水煮鸡胸、红薯加鸡蛋开始的,寡淡且干噎的口感往往难以坚持。

但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刺激口腔和食道的感受神经,刺激体内的内啡肽的释放。同时,吃辣会让人感到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增多。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都会带来身体上的刺激和兴奋感,乃至愉悦感。

另一方面,辛辣的食物也具有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的作用。辣椒素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部的感受神经,从而引起短时间的饱腹感,并且对于部分人群,辣味属于痛觉感受,吃辛辣食物相对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此外,辛辣的口感也会减少健身者对于甜食的需求。

当然,吃辣能减肥的说法也确实存在。天然的辣椒100g只含62千卡的热量,无论是甜椒或是青椒等均可作为减脂伴侣。

这是由于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其中所含的辣椒素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它的生热作用能让吃辣的人感到身体发热,帮助燃烧更多脂肪。

一项研究以日本女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高脂肪和高碳水膳食中加入红辣椒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其结果显示,红辣椒的添加有助于热量支出和脂肪氧化,在就餐后3.5小时内,身体能量消耗和脂肪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

同时,辣椒中的辣椒素还可以抑制脂肪合成。在一项为期12周的研究结果显示,辣椒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控制,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对于治疗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均有积极作用。

姜黄素组(实心方形)和非姜黄素组(镂空圆形)对赛后即刻(0 h)、40 h和64 h腿部(A)和全身(B)酸痛的主观评分[1]

此外,对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肌肉损伤并产生活性氧,然而辣椒中的姜黄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症,对于肌肉功能的快速恢复、优化后续运动表现并降低受伤风险均至关重要。

有研究证实,对于精英运动员,每天喝两次60毫升的姜黄素饮料,在比赛后64小时其全身炎症反应显著减弱。

对于健身人,适当吃辣可以是对身体的放纵,也可以是对身体的强化。

三、辣味健身餐,一份给健身人的吃辣指南

健身餐其实没有唯一标准,不是卡路里越低就越好,白人饭不一定适合中国胃,同样无辣不欢的健身人不是只能吃清淡的健身餐。对于他们,加辣或许效果更好。

家常菜可以是减脂餐,同理川菜系的家常菜也可以作为健身、减脂餐的好选择。

像口水鸡、低油低盐版本的水煮鱼、水煮牛肉、椒麻凉拌鸡丝、虎皮尖椒以及中式凉拌菜等,都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改良成加辣、低油、低盐版本,清淡和辣味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只有吃得好,才能练得好”,吃健身餐不仅在于健康、更要能坚持。倘若一个无辣不欢的普通健身人又要戒糖、戒辣,吃的清淡还要坚持健身,即便有了好的健身效果,但却换来了痛苦的健身体验和较差的精神状态,这本质上也违背了健身的初衷。

当然,在进行饮食安排时依旧要注意“吃辣能提高代谢,但不等于能抵消热量的摄入”。

尤其对于爱吃辣的人群,辣味反而会刺激食欲,一份虎皮尖椒可能会使人狂旋两大碗米饭。因此,辣味是作为饮食调节,但也要节制。

需要分清“辣”和“辣油”的区别,即便是吃沙拉猛加两大勺辣油也会抵消它清淡的特性,只有天然的辣椒才具有更高的代谢和燃脂功效。

在搭配上,辣味搭配蛋白质效果更好。比如口水鸡,健身人群可以选用鸡胸肉和去皮鸡腿肉,用辣椒和花椒腌制后再切片,浇上少许低油、低盐版的辣味调料。

值得注意的是,吃辣虽有好处,但健身吃辣也有注意事项:

健身前后不能吃辣,尤其是健身前,容易导致胃肠道疼痛;

对于不习惯吃辣的人群,更容易导致腹泻、肠道不适,需量力而行;

不要空腹吃辣,会造成对于胃黏膜的刺激;

有痔疮的人群少吃辣,会加重便秘或引起痔静脉充血;

心脏和胃不好的人都要少吃或不吃辣。

吃辣是习惯的选择,健身也是一种习惯,与其相互屈就,不如彼此共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吃辣 健身 减脂 辣椒素 健康饮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