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成功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能够进行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育种机器人“吉儿”。该机器人专为作物花型设计,便于机器人操作,并与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先进育种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智能机器人育种工厂”,旨在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定制。这项突破性研究首次创用了“生物技术筑基 + AI 赋能 + 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模式,标志着中国在智能育种和制种技术体系上取得了领先地位,并为大豆杂交育种效率的提升以及单产的提高带来了新希望。
💡 **AI驱动的智能育种模式:**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生物技术筑基 + AI 赋能 + 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模式,通过将生物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并利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作业,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育种和制种技术体系,展示了AI在推动科学研究和解决产业难题方面的巨大潜力。
🤖 **全球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吉儿”:** “吉儿”机器人是该研究的重点成果,专为作物花型设计,能够进行自动巡航和杂交授粉。其零部件的国产化自主率高达95%以上,在商业化温室中稳定运行,实现了85.1%的柱头识别准确率,每朵花授粉仅需15秒,单次巡航授粉成功率达到77.6% ± 9.4%,并且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确保授粉效率和坐果率。
🌱 **大豆育种的重大突破:** 通过成功创制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该研究有望为中国在率先突破大豆杂交育种方面奠定基础,显著提高大豆的单产量。这项技术融合了前沿的育种技术和AI驱动的自动化操作,为培育更优良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 **国际认可与广阔前景:**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并获得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是生物技术与AI交叉融合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产业难题的典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预示着智能育种技术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IT之家 8 月 12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昨天发布新闻稿,该院旗下的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操带领的智能育种攻关团队将生物技术与 AI 融合,研发出便于机器人操作的作物花型及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吉儿”,相关成果已在昨天发表于《细胞》杂志上。

据悉,许操带领的攻关团队将机器人与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先进育种技术融合,打造“智能机器人育种工厂”,实现快速定制优良品种。研究人员成功创制结构型大豆雄性不育系,有望为我国率先突破大豆杂交育种,提高单产量。
目前“吉儿”机器人的零部件国产化自主率已达 95% 以上,已在商业化生产温室稳定运行,柱头识别准确率可达 85.1%,每授粉一个花朵仅耗时 15 秒,单次巡航授粉实现了 77.6 ± 9.4% 的成功率,且机器人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反复巡航自动杂交授粉,确保每朵花都能成功授粉坐果。

《细胞》杂志审稿人认为这项研究是一项令人振奋的创新型突破,是通过生物技术 + AI 交叉融合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产业难题的典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员许操介绍道:“我们这项研究首创了‘生物技术筑基 + AI 赋能 + 机器人劳作’的智能育种模式,标志着我国率先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育种和制种技术体系,展现了 AI 驱动科学研究的巨大潜力”。
IT之家附该研究相关论文如下: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