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8:47 云南
2025年8月13日(周三)19:30-21:30分享
导语
集智俱乐部联合江南大学教授王志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崔光佐,翼鸥教育创始人宋军波,TalkingBrain 联合创始人林思恩,清华大学讲师方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郭玉娟,共同发起「AI时代的学习:共探学习的复杂性」主题读书会。希望通过汇聚教育学、系统科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交叉视角,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对人类社会未来学习发展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从2025年4月16日开始,每周三晚上19:30-21:30,读书会将以线上形式进行,持续时间预计8-10周。读书会详情及参与方式见后文。
分享背景
分享背景
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如何有效开展AI通识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小学实施AI通识教育难在哪里?中小学AI通识教育应该学些什么,与信息科技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一直缺少深度讨论。本次分享的主讲人拥有多种标签,既是拥有三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又曾经担任国家实验室的AI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并且负责多个版本的AI通识教材编写工作。他将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思考。
分享简介
分享简介
针对当前AI教材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边界模糊、对AI本质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等关键问题,主讲人提出“中小学AI通识教育如何在课堂真实落地”这一目标,从分析实施困境出发,对AI通识教育进行内涵与价值的定位,构建了分阶段的AI能力培养框架,即从AI应用使用、AI模型调用,逐步过渡到简单模型训练。最后介绍当前适合初学者的工具链(AIRay、XEdu等),并展示了一系列AI学习活动的设计。
分享大纲
分享大纲
谢作如:主题分享
中小学实施AI通识教育难在哪里?
中小学AI通识教育应该学些什么?
AI通识课如何处理与信息科技的关系?
中小学AI通识教育何以真实落地?
如何设计中小学的AI学习活动?
圆桌讨论:
中小学AI通识教育最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无法被AI替代的能力?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应如何体现出梯度差异?
当AI技术本身在快速迭代,AI通识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做到动态适应而非被动跟随?
如果把AI通识课合并进信息科技或综合实践课,会损失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中小学、企业、高校三方共建一个AI通识教育资源库,您觉得各自可以提供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定义“好的中小学AI通识课”,它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特征?
主讲人简介
主讲人简介
谢作如,温州科技高级中学人工智能科创中心负责人,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二级),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项目组专家,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专家,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专家库成员,中国儿童中心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NOAI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中国区科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人工智能开源项目XEdu和OpenHydra发起人,清华大学中小学AI通识教材执行主编,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周活动特邀发言嘉宾。
王志军,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先后入选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主讲人一直聚焦于数字文明孕育的新型学习理论——联通主义、数智化教学创新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先后主持两项省级教改课题,获第十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江苏省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本科在线课程《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在学堂在线开设研究生在线课程《学习分析与评价技术》。分别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开发国内首门联通主义社区化课程和全球首个联通主义指导的企业培训社区项目。指导发布国内首份《人工智能人才学习白皮书》,并致力于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李雨琪,Datawhale成员,Datawhale青少年AI课程负责人。主导编制了江苏省首份《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纲要(试行)》。她曾受邀在2050人工智能+学习论坛、百度文心开发者说等活动分享经验,担任Datawhale青少年AI通识课教研负责人。曾带领团队在百度飞桨黑客马拉松、通义千问AgentBuilder创意应用挑战赛、千帆杯AI原生应用创意挑战赛等赛事中斩获最佳应用、创新卓越奖等多项荣誉。
报名参与
报名参与
分享时间
2025年8月13日(周三)19:30-21:30
报名加入社群
斑图链接: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968?from=wechat
扫码报名(可开发票)
扫码参与「AI时代的学习:共探学习的复杂性」读书会,加入群聊,获取系列读书会回看权限,共建共享学习的复杂性社区,与一线科研工作者、教育实践者沟通交流,共同推动这一处于混沌状态的前沿领域的发展。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1] 李飞飞. 我看见的世界[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4.
[2] 王东,马少平. 图解人工智能[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
[3] 周志明. 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4] 吴飞. 走进人工智能[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
「AI时代的学习:共探学习的复杂性」主题读书会
在技术浪潮的冲击下,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正发生根本性转变——学习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递与记忆,当机器能够替代程式化技能,人类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跨界协作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当知识更新周期以月甚至天为单位迭代,教育的使命不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自适应能力。
在此背景下,集智俱乐部联合江南大学教授王志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崔光佐,翼鸥教育创始人宋军波,TalkingBrain 联合创始人林思恩,清华大学讲师方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郭玉娟,共同发起「AI时代的学习:共探学习的复杂性」主题读书会。希望通过汇聚教育学、系统科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交叉视角,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对人类社会未来学习发展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详情请见:AI时代的学习:共探人类学习的复杂性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