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8月11日
8岁孩子当榜一大姐 打赏主播7万多能被追回吗:官方给定论 成年人就算了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疆一8岁女童在家中模仿父母操作,记住了支付密码,并在直播平台给主播狂刷近8万元虚拟礼物,导致家中存款仅剩50元。家长发现后报警,经警方与平台沟通协调,最终平台认定消费属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并全额退还了7万余元损失。然而,另一则北京互联网法院公布的案例显示,一名成年人打赏主播2万元后起诉平台要求返还,因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意思表示真实明确,法院驳回了其诉求,未能退还。

👧 8岁女童模仿父母操作,记下支付密码,在直播间为吸引主播的关注和表演,模仿他人为主播刷了大量虚拟礼物,导致家中巨额存款不翼而飞。此事件暴露了未成年人接触直播打赏的风险以及家庭教育和财产保护的疏漏。

💰 家长发现存款异常后及时报警,警方介入协调。通过与平台客服的多次沟通,平台最终确认了高额消费系未成年人所为且未经监护人同意,因此批准了全额退款申请,成功为家长挽回了7万余元的经济损失。

⚖️ 与上述案例形成对比,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成年人打赏主播后要求返还的案件。法院认为,该成年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为获取精神满足而进行打赏,其意思表示真实明确,因此驳回了其返还充值金额的诉求,说明了成年人打赏的法律责任。

👨‍👩‍👧‍👦 两个案例的对比突显了未成年人监护和数字财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未成年人的不当消费,法律倾向于保护其合法权益并支持退款,而对于成年人自主的消费行为,则会尊重其意思自治,不予支持返还。

快科技8月11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新疆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群众尼某8岁的女儿近日在直播中给主播狂刷近8万元,这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报道中提到,尼某年仅8岁的女儿经常在家拿父母的手机玩,父母使用手机付款转账输入密码时没有避讳女儿,女儿便记住了支付密码。后来,女儿在手机上使用某平台时,偶然进入一个直播间,被主播热情的称呼和夸张的表演吸引,看到别人刷礼物后,也学其他人为主播刷起了“火箭”等虚拟礼物。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多个直播间的“榜一大姐”。随后急需用钱给雇工结账的尼某才发现账户存款余额仅剩50元,7万多元存款不翼而飞,便心急如焚地报了警。

民警主动与平台客服进行十余次沟通对接,平台方积极配合核实,最终认定该高额消费确系未成年人所为且未获监护人同意,审核通过了全额退款申请,7万余元的损失得以成功挽回,悉数返还至家长账户。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不是所有的钱都能要回来。北京互联网法院今日公布一则案例,成年人打赏主播2万元后起诉平台返还,结果被拒。

关于原告主张返还充值金额的请求,其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告平台注册账号并充值,而后通过打赏获取精神利益,其意思表示真实且明确,所以不支持退还的诉求。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直播平台监管 家庭教育 财产保护 法律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