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科技频道 08月11日
马斯克终结Dojo选择英伟达,中国车企的AI答卷应如何作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特斯拉曾寄予厚望的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宣告终结,这不仅意味着马斯克自研算力驱动FSD的野心受挫,也给AI在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蒙上不确定性。Dojo项目由芯片界传奇人物Peter Bannon主导,旨在打造针对视频数据优化的超级算力,以低成本高效率驱动FSD。然而,研发的复杂性、团队动荡以及英伟达的快速发展,迫使特斯拉“现实主义”地选择止损。此举也引发了关于“自研”与“合作”的讨论,在中国车企纷纷将AI视为品牌核心战略的背景下,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汽车正从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算力和模型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特斯拉将转向与英伟达、AMD等技术伙伴合作,而中国车企将如何走通AI汽车之路,仍待观察。

🚗 **Dojo项目终结,特斯拉AI野心受挫**:特斯拉耗巨资打造的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宣告解散,负责人Peter Bannon离职,约20名核心成员流向新创公司DensityAI。该项目旨在实现马斯克用自研算力驱动FSD的宏伟蓝图,但面对技术挑战、团队动荡及英伟达的快速发展,特斯拉选择及时止损,5000亿美元的估值也随之泡汤,为AI在汽车行业的下一阶段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 **“现实主义”修正“理想主义”:自研之路的权衡**:Dojo项目的诞生源于马斯克对自动驾驶未来的判断以及对垂直整合的偏执信仰,他招募了Jim Keller、Peter Bannon等芯片界天才,期望Dojo能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驱动FSD。然而,芯片研发的复杂性和交付延迟,以及英伟达的飞速进步,最终让特斯拉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主义”面前做出调整,转向与英伟达、AMD等外部伙伴合作,依靠现有技术力量继续探索AI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 **AI重塑汽车行业,中国车企加速布局**:AI正从根本上重塑汽车行业的生态与未来,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以AI为核心的可移动智能终端。中国车企如小鹏、理想等正将AI视为品牌“灵魂”,投入重兵进行AI技术研发与应用,争夺未来汽车的定义权。这表明,掌握AI能力的企业将拥有与用户持续连接的“灵魂”,AI已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竞争焦点已从机械性能转向算力和模型。

🌐 **未来趋势:从辅助驾驶到智能管家**:AI与汽车的融合将走向更深层次,自动驾驶技术将从辅助驾驶向L4/L5级无人驾驶演进,端到端大模型将成为主流,使车辆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同时,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车内交互体验,车机将从简单的语音助手升级为能深度理解、思考并主动服务的AI管家,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移动生活空间。

在特斯拉宏大的AI叙事中,Dojo超级计算机可以被看作是最神秘也最硬核的“屠龙之技”。它承载着马斯克用自研算力驱动FSD 、给出自动驾驶最终答案的野心,也曾被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给出高达5000亿美元的估值。然而,这场持续数年的豪赌,一夜之间全部归零,5000亿美元就此成为泡影。

不仅如此,它令特斯拉在AI算力布置上遭到重大打击的同时,也为AI在汽车行业的下一阶段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如果说AI是不可扭转的大势所趋,那到底用什么路线走通这条道路,又会成为诸多企业下一步抉择的重点。

01 “现实主义”屈服“理想主义”

Dojo的解散伴随着重大且高频次的人事调整:Dojo负责人、芯片界传奇Peter Bannon离职,团队成员或被重新分配,或另谋高就——其中约20名核心成员,将流向了一家名为DensityAI的新创公司。这一决定由马斯克亲自下令,六年前被赋予“特斯拉AI心脏”使命的超级项目,就此终结。

Dojo的诞生与落幕,都源于马斯克对未来的终极判断:汽车的终点必然是自动驾驶,而自动驾驶的“心脏”就是AI和驱动它的超级算力。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超级计算机,甚至不惜为此投入百亿美金进行一场前途未卜的自研,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算力是实现Robotaxi宏伟蓝图的唯一“燃料”。

为了这个项目,马斯克开启了一场天才招募计划。他先是请来了芯片界游侠Jim Keller,奠定了特斯拉自研芯片的基础。Keller离开后,他又从苹果挖来了亲手缔造A系列芯片神话的大神Peter Bannon。在Bannon和另一位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 的带领下,Dojo项目正式启动,其雄心是要打造一台专门针对视频数据优化的“性能猛兽”,以比通用GPU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为FSD的进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背后,是马斯克对垂直整合近乎偏执的信仰。然而,现实的骨感远超想象。芯片研发的复杂性、团队内部的动荡,让Dojo的进展始终充满波折。Ganesh于2023年离职,如今Bannon的离开,更是宣告了特斯拉初代芯片大神们的集体谢幕。当 Dojo的研发始终伴随着技术挑战和交付延迟时,英伟达却在以摩尔定律的速度狂奔。最终,马斯克选择了及时止损,这或许就是“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一次修正。

02 “自研”vs“合作”

应该说,全世界的科技型电动车企业,在现阶段对于汽车的发展方向都有着共同的认知。他们都在尝试拥抱AI,把AI写进自己的核心战略——在中国,这已然司空见惯,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跟进,而是一场关乎品牌“灵魂”的“军备竞赛”。

比如,何小鹏就把AI视为小鹏的基因。他之前就说:“小鹏已经明确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就是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在他看来,未来的汽车竞争,核心正是AI技术的竞争。

和小鹏类似,理想也正向着AI公司的发展方向一路狂奔。去年年底李想在AI Talk 上的豪言壮语犹如耳畔:“2023年年初发布战略愿景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把人工智能从一个隐藏的战略,变成一个开放的阳谋的战略。”从理想的角度看,AI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产品力本身。

除此以外,鸿蒙智行、吉利、蔚来等一众中国车企都在AI发展上投下重兵。中国车企对AI的“忠诚”,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问题:汽车的核心价值正在被重塑。它不再仅仅是关于机械性能和驾驶乐趣的工业产品,而是一个以AI为核心的、可移动的智能终端。

在这场变革中,谁掌握了AI能力,谁就掌握了定义产品的权力,谁就拥有了与用户持续连接的“灵魂”。很显然这一点,也不会因为马斯克对Dojo 项目的反复而出现动摇。不管对马斯克还是中国车企,在 AI 方面的布局,更多时候是自研和合作之争,但AI的大方向,已然无法质疑。

03 重塑行业的终局之战

Dojo的落幕,是这场宏大变革中的一个注脚。AI对汽车行业的冲击,绝非仅仅是增加一项“自动驾驶”功能那么简单,它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整个行业的生态与未来。

最直接的影响,是汽车产品本身的定义被彻底颠覆。汽车正在从一个交通工具,进化为一个可移动的“第三生活空间”。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马力与扭矩的较量,而是算力与模型的比拼。商业模式也随之改变,一次性的硬件销售,正逐步让位于 FSD订阅、软件服务等可持续的收入模式,而Robotaxi网络,则是这一模式的终极形态。

放眼未来,AI与汽车的融合将走向更深、更广的维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将从当前的“辅助驾驶”向真正的L4/L5级无人驾驶演进,端到端大模型将成为主流,让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像人类。另一方面,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车内的交互体验,车机不再是简单的语音助手,而是一个能深度理解、思考并主动服务的AI管家。

当Dojo的灯光熄灭,特斯拉的故事将翻开更聚焦的一页。马斯克已经表示,未来特斯拉将更多依赖部技术伙伴,包括英伟达、AMD提供计算能力,以及三星电子提供芯片制造。把Dojo视为金矿的特斯拉没有选择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及时抽身出来,选择和合作伙伴继续对于AI上车的探索,而中国企业又会选择用什么样的路线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呢?答案可能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车云”(ID:cheyunwang),作者:路知遥,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特斯拉 Dojo AI汽车 自动驾驶 算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