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1日
创始人要求200万月薪,投资人怒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机器人企业伯朗特因其董事长尹某提出的高额薪酬方案而引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激烈冲突。尹某提出将月薪提高至200万元并要求将公司大部分利润作为年终奖,该提议遭到董事会否决。股东君岚投资发布公开信,指控尹某通过制度设计掏空公司并剥夺股东话语权,要求罢免尹某。文章回顾了伯朗特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展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过程,也揭示了其在财务报告问题、终止挂牌以及巨额亏损等困境中的挣扎。此次内斗的根源被归结为对契约精神的背离,强调了在商业关系中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 董事长高薪提案引发股东质疑:伯朗特董事长尹某提出月薪200万元并以公司利润减一元作为年终奖的方案,该提议在公司亏损背景下遭到董事会否决,引发股东君岚投资公开质疑,认为这是掏空公司的行为。

⚖️ 治理结构被指“私有化”:君岚投资指控尹某通过引入资本、安排技术团队减持并将资金转入其控制的基金,最终利用基金投票权和董事席位修改公司章程,形成权力闭环,限制外部股东参与公司治理。

📉 公司经营现状堪忧:伯朗特曾是新三板挂牌企业,但因财务报告问题于2023年终止挂牌,且从2020年至2024年公司持续亏损,累计亏损已超3亿元,目前无实际控制人。

🤝 契约精神是商业基石:文章强调,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商业关系,契约精神是双方长期合作、相互成就的根本保障。违背契约精神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局。

💡 创始人需承担管理责任:作为公司管理者,创始人不仅是创始人股东,更需要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负责,信守规则,并具备对人、对契约精神的敬畏之心,这是决定投资结果的关键因素。

投资圈又有新鲜事。

近日,机器人企业伯朗特投资人——君岚投资发布一则公开信,直指伯朗特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尹某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羞辱股东,并号召股东投票同意修改公司章程、恢复正常治理结构,将尹某清除出伯朗特公司,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而在此前,尹某要求自己固定月薪200万元、年终奖为“公司利润-1元”,被董事会予以否决。“如果说这不是在掏空公司,那什么才是?”君岚投资代表人在公开信中言辞激烈。

成立于2008年,伯朗特主营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从最初营收不过数百万元的乡镇企业,一度发展到营收超4亿、利润过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如今陷入此番境地,令人唏嘘。

一场200万月薪引发的风波

起因是董事长要求涨薪。

8月6日,伯朗特发布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公司审议了《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该议案内容为——

公司从股转系统摘牌,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影响仍然巨大。为激励公司总经理继续消除上述负面影响,实现年度业绩扭亏为盈,特提议自2025年8月开始,公司总经理的固定月工资为200万元。

最终该议案的表决结果为4票反对,1票同意,未予通过。多名董事认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应赚钱弥补亏损,待公司盈利以后可以再提方案提高薪酬待遇。

紧接着8月7日,公司公众号“伯朗特BORUNTE”转发了公司股东嘉兴君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公开信。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嘉兴君岚投资持有1.54%的公司股份,为公司第十大股东。

公开信指出,2025年7月29日,尹某以董事长身份曾向董事会正式提交一项令人惊讶的提案:未来十年公司全部净利润减去一块钱后的所有资金,作为他个人奖金

“尹某不是技术创始人,而是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的人。”君岚投资代表人在公开信中揭开了尹某获得伯朗特控制权的故事:

在公司初期,尹某借着新三板市场火热和高估值虚构故事,引入资本进行高估值融资;在这一轮融资中,真正的技术团队与核心管理层被安排减持套现,而所得资金几乎全部被尹某转入他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随后,他借助该基金投票权和董事席位安排,完成了对伯朗特治理结构的“私有化”。

2025年4月,尹某完成修改公司章程,第一百零五条变更为:“公司董事必须从与伯朗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在投资人看来,这意味着未经尹某同意,股东无法派出董事代表捍卫股东权益,最终形成一个“外部股东进不去,内部员工不敢反”的权力闭环。

内斗升级,为何现在出手?君岚投资代表人解释,是因为尹某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在投资人派出的律师帮助下已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

吊诡的是,在“伯朗特BORUNTE”这篇“讨伐”信的正下方,却贴着尹某的哲学公式以及尹氏经济学。网友直评“太抽象了”。

公开信发布后,一个名为“尹荣造”的ID在评论区多次留言,称“江湖险恶”。 

亏损超3亿,2023年终止挂牌

这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创业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5月,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是一家致力于国产工业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科技企业,旗下产品类型包括通用型机器人、冲压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2014年1月,伯朗特曾在新三板挂牌,是扩容后首批挂牌企业。

尹某则是伯朗特公司的创始人。根据财报披露的信息, 尹某 今年45岁,毕业于湖南常德机电工程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拥有中专学历。2008年5月共同出资设立东莞市伯朗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0月起担任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截至2025年6月底, 尹某 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21.65%。 

尹某曾因喊出“万亿市值目标”和“百亿定增”计划而被称为新三板“狂人”。在伯朗特的公司管理中,也随处可见他的“口号”。后来,伯朗特一度传出拟赴科创板上市、已完成上市辅导登记的消息。 

然而因2020年度、2021年度的财务报告均被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应用商销售模式和应收账款可收回比例存疑”后,伯朗特于2023年4月从全国股转公司终止挂牌,企业信誉和市场销售遭重创。

此间,这家机器人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处于下滑趋势。财报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伯朗特分别实现营收4.47亿元、3.74亿元、2.26亿元、2.01亿元和2.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383.3万元、-5309.2万元、-1.04亿元、-1.25亿元和-8686.3万元。

按此计算,伯朗特累计亏损超3亿元。连年亏损, 尹某 在此时提出了给自己200万元月薪的提议,“内斗闹剧”由此上演。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 伯朗特 目前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契约精神

眼前机器人行业如火如荼,伯朗特的故事显得颇为荒诞。

追其根本,是各方对“契约精神”共识的错位。在行业链条中,总有一些人在实操中明里暗里地违背契约精神,使得各方利益和声誉遭受损害。

创投圈有许多创始人与投资人惺惺相惜、互相成就的故事,这背后,契约精神是最根本的保障。一位投资人用王维的一句诗“白首相知犹按剑”来诠释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能够保证企业家与投资人相知长久、相互成就的就是契约这把“剑”。没有这把“剑”的约束,仅仅依靠双方内心的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这把“剑”,人性不是屈服于贪婪就是屈服于恐惧,这种屈服一定会侵蚀契约的基础。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关系在本质是商业关系,只有双方都信守契约,关系才能很好地维持。如任何一方背离了契约精神,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

没有契约精神的创业者走不远。正如一位投资人朋友强调,“敬畏之心,创业者是创始人股东,也是公司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你需要对董事会及股东大会负责,希望大家都是讲规矩的人。”

“在投资调查中,往往容易忽视的也是对人的深入了解。人的过往,人的决心,人对未来的期许,人的契约精神,人的心胸,人的狼性,人的自知之明都取决了最终投资的结果。”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创投大佬如此警示道。

下行周期里,契约精神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如果大家都恪守契约精神,将信任之墙筑造得愈发稳固,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周佳丽,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伯朗特 公司内斗 契约精神 机器人行业 股权争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