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西cicero 2025-08-09 18:35 上海
这么烂的狮驼岭三妖,是怎么混的这么壮的。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躧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
各位好,好久没有更西游记系列了,今天解读一期,聊一聊很多人期待的“狮驼岭”。
小时候看吴闲云先生写的《解读西游》系列,里面把狮驼岭看作整个西游记里恐怖描写的高峰和阴谋论的核心。其论据的中心点就是西游记原文里这段描写。当时觉得他说的特别以理服人,毕竟招来西游记原文来看,发现真的就是这么写的,那西游记可不就是一部意蕴深长、阴谋黑暗的恐怖奇幻小说了么?
可是后来通读了西游记原文,才发现这事儿有点断章取义了,狮驼岭其实不是吴先生写的那个味道。
怎么说呢?狮驼岭的三个妖怪确实恐怖,外洞的场景也确实瘆人,但西游记延续全篇,尤其是在此处的,却是一种特别奇幻的“恐怖幽默主义”文风。
什么叫“恐怖幽默主义”?这个事儿干讲可能很多人听不懂,举个现实例子吧。比方说前两天大火的“亮证姐”,看视频本身你觉得好滑稽,就因为人家不让她过车,就叫嚣“再不让我就亮证了哦”,是不是很滑稽。
可是细细一想,就一个会车的功夫,人家就能轻松查到你姓啥叫啥、家住哪里。而且事主事后去查,居然各个有关部门又都说查无此人。是不是又很恐怖。
可这个案子查到最后,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又说:哎呀,其实两家人都是亲戚,没出五服的,家族内部矛盾哈,内部矛盾。是不是又很幽默?
就这么一会儿恐怖、一会儿幽默的混着来,名曰恐怖幽默风格,《西游记》整本小说其实都是这么来的,却不意竟然能再新闻中看到,果真艺术来源于现实,却未必真的高于现实。
……
说着说着又聊到新闻时事上去了,还是解读小说吧。
其实《西游记》恐怖幽默主义的高峰,就在狮驼岭这一段,为什么这么说?你别看狮驼岭场景很可怕,但其实里面的妖怪,真的就很菜。
这一段故事的开篇,太白金星化作一个老者,专门来到取景团队面前通报“通关任务”,太白金星把狮驼岭妖怪的实力说的特别强大:
“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紧哩!他手下小妖,南岭上有五千,北岭上有五千,东路口有一万,西路口有一万;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门的也有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也无数:共计算有四万七八千。这都是有名字带牌儿的,专在此吃人。”
《西游记》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神仙妖怪打架一般都靠质不靠量,但能把自己的妖怪洞府扩充到如此规模的,整个取经路上,除了狮驼岭一家,倒真的别无分店。四万七八千妖怪啊,还都是在岭上有编制、带牌的,搁给你,你怕不怕?
可是孙悟空却不怕,小说里写了太白金星来交代过任务之后,悟空非但没有躲着狮驼岭绕道走,反而直接打上门去骑脸输出去了。
是因为悟空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么?恐怕不是的,是因为悟空老于世故,他知道这等妖怪山寨的成色究竟如何。
你看他随后变作妖怪小钻风的模样,跑到山洞里去报信,只用一席话语,就说的那四万八千名小妖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啊不,是作鸟兽散、走了大半。
他说什么了呢?
“列位,那唐僧的肉也不多几斤,也分不到我处,我们替他顶这个缸怎的!不如我们各自散一散罢。”
是啊,你想,四万八千名妖怪,真抓住了唐僧,就算碾成了肉末,广大基层小妖的碗里估计连个油花都没有。领导要你天天九九六、零零七,为的是自己开路虎、住别墅、吃唐僧肉,那这基层小妖还买什么命啊?不如散一散吧。
所以西游记里的狮驼岭,是个严重罹患大公司病的地方,仗还没打,悟空动了动嘴皮子,小妖怪就散了大半了。
往洞窟里面走,你会发现小妖怪们散的活该,吴闲云老师引用的那段恐怖场景,那是外洞、小妖怪们住的景色,内洞里三位大王和狮驼岭核心中高层干部的居住场景如何呢?文里写的明白:
“不多时,行入二层门里看时,呀!这里却比外面不同:清奇幽雅,秀丽宽平;左右有瑶草仙花,前后有乔松翠竹。”
西游记成书于明中后期,我觉得作者写这一段的时候,应该是参照着同时代明朝社会的社会现实写的——明末的灾荒遍地中,老百姓活的啼饥号寒、把人吃人当成常态。但王公贵族的深宅大院里,却各个都是洞天福地、清奇优雅。别怪狮驼岭情景描画的恐怖,其实那就是明末人相食的社会现实——小妖怪与山大王之间悬殊的居住差距也是。
情景如此相似,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末的兵丁如狮驼岭一般成千上万,真到了战场上顷刻鸟兽散了,悟空说得好么,“那唐僧的肉也不多几斤,也分不到我处,我们替他顶这个缸怎的!”
狮驼岭的小妖怪们磨洋工,大妖怪们其实也不强力。
悟空变化的小钻风跑到内殿里去通风报信,虚言恫吓了几句取经团队的战力强大。狮驼岭集团CEO、大当家狮子精立刻化身退堂鼓表演艺术家:“兄弟,我说莫惹唐僧。他徒弟神通广大,预先作了准备,磨棍打我们,却怎生是好?……小的们,把洞外大小俱叫进来,关了门,让他过去罢……怎么都散了?想是闻得风声不好也,快早关门!快早关门!”
瞧见没有,身为统领四万八千妖怪的大头领、地方八百里狮驼岭之主,狮子精真的一点身为大妖怪的反取经觉悟都没有。大鹏鸟找他来结拜,说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想来提的应该是个“不讲武德,偷袭老和尚”的预案,一听说唐僧那边有准备,狮子精立刻就准备认怂了。
吃当地普通百姓听快活的,干嘛去惹那孙猴子呢?
而再往后面看,你会发现狮子精的怂那不是胆怯,是清楚自己洞窟的实力和组织度。
你看后来悟空打上门,到洞窟山前叫阵,此时外洞的小妖们虽然散了,但狮驼岭三怪周围那些中高层大妖可都还在,狮子精于是激将:养妖千日,用妖一时啊。再做列位,哪位敢出洞去跟那猴子战上一战?
一问一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重妖怪,连同他那两个结拜兄弟,都是那装聋推哑——恩,原文就这么写的。
无奈的狮子精最后只好自己“御驾亲征”,跑出洞去找悟空单挑。
单挑的时候还在那里耍心思呢——单挑就单挑哈,我不带几万妖兵出来以多欺少(其实是带不动),你也不许你旁边那个猪妖帮忙,“你过来,先与我做个桩儿,让我尽力气着光头砍上三刀,就让你唐僧过去;假若禁不得,快送你唐僧来,与我做一顿下饭!”
好么,都已经开打了,打的却还是打得过我就吃你师父,打不过我放你过去,你饶我性命的算盘。
众所周知,狮驼岭三怪,狮子精、白象精各是文殊普贤俩菩萨的坐骑(司机),那金翅大鹏鸟更是如来佛祖的舅舅。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好像这些手眼通天的大妖怪好歹应该有点“妖中贵族”的气质,老子要吃唐僧肉就吃唐僧肉,打孙猴子就打孙猴子,你要战、便作战那种。
但你看小说,发现完全不是的,狮子精、白象精在吃唐僧肉问题上完全就是俩机会主义者,能白吃就白吃,吃不上就算了,咱关起洞门来继续祸害当地百姓不好么,干嘛要碰这个硬茬啊?
在吃唐僧问题上最坚决的是金翅大鹏鸟,但仔细一看,其实也是心眼比战力多,畏葸、猥琐到全无半点大妖怪气质的家伙——你有没有奇怪过,金翅大鹏鸟本来是如来佛的舅舅,又吃了狮驼国一国的国王、大臣、百姓,名正言顺的在那里占国做国王,干嘛要跑上山来,给俩菩萨的坐骑伏低作小,当个三大王呢?这岔辈了不是?
但看原小说你就明白了,这金翅大鹏鸟虽然比那俩妖怪强些,但也没什么太大的能耐,他肯屈尊跑来作老三,打的主意就是把那俩妖怪夯货顶在前面,打猴子的时候你去,吃唐僧肉时分我一口的主意。
其实金翅大鹏的这种“搭车”战术特别像明朝那些外戚,甚至这段描写,都是可以在真实历史上找到高度相似的原型的。
明宪宗宠溺自己的奶妈万氏,竟然封她为贵妃,于是礼部侍郎万安仗着自己跟万贵妃同姓,就舔着脸认了万贵妃作“姑姑”,于是顺理成章的就当上了宪宗皇帝的“内侄”(兼干表弟?),凭着这层关系,万安一路青云直上,坐到了内阁三辅的位置,宪宗一朝,万安和与他搭班的另外两位内阁辅臣刘珝、刘吉并称为“纸糊三阁老”,意思是他们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尸位素餐。
但干正事儿万安一点能耐没有,巴结、勾结皇帝身边的宠信宦官,在民间上下其手,搜刮民脂民膏,万安干的却溜着呢。
小说里的金翅大鹏时如来的干舅舅,现实里的万安是宪宗皇帝的干内侄,小说里有“狮驼岭三怪”现实里有“成化纸糊三阁老”,小说里金翅大鹏仗着是如来亲戚把狮驼国一整个国家吃干抹净,现实里的万安勾结太监把民脂民膏榨干——《西游记》的这个暗示可真的算是骑脸输出了。
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小说里的狮驼岭三怪,身为顶级大妖,为什么会被写的没有半点敢作敢当的“妖中贵族”气质。
因为在与明代社会高度同律的西游世界里,这些顶级大妖怪能混到占山为王、号令群妖的地位,也真的不凭自己有什么能耐,无非也就是凭着自己是菩萨的坐骑,或者佛祖的亲戚这类裙带关系罢了。
这样的妖怪真和悟空打起来,也真的是特别没意思——其实原小说里没什么花里胡哨的斗法,狮驼岭三妖,时刻呈现出一种“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的不稳定精神状态。
狮子精,一上场把悟空一口吞到肚子里,结果让悟空在他肚子里搅了个天昏地暗,狮子精连连个悟空告饶,跪地哀告:“大慈大悲齐天大圣菩萨!外公!外公!是我的不是了!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也!”
可是真等到悟空想饶了他,要从他肚子里出来,狮子精又听了金翅大鹏的教唆,想一口咬下,把悟空截成两段。偷奸耍滑被悟空识破之后,狮子精连并他那两个塑料兄弟又再次跪地哀告,求猴子饶他们性命,他们保证礼送唐僧师徒过山……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西游记》狮驼岭这一段其实也差不多,整个这一劫就是上述段落的“同义反复”——狮驼岭三怪虽为大妖,但在悟空面前其实菜的抠脚,一番斗法弄到最后,每每被悟空折磨的七荤八素。然后仨妖就跪地求饶,赌咒发誓再不敢犯、要送唐僧师徒过境。可等悟空扰了他们,仨人中一定又有人提议(一般是那个地位最高、却又心眼最坏、最不讲信义的佛祖舅舅金翅大鹏),说那猴子既然放了我们,说明他怂了么!他怂我们为什么也要怂呢?要乘胜追击么!再努把力,唐僧肉就吃到了么。
就这么一松手就吹牛逼、一掐脖子就翻白眼。狮驼岭三妖,作为整本西游记里地位最高、背景最厚的妖怪,却创造了西游妖怪中道德水平的洼地,不仅治下的狮驼岭是个草台班子,连自己作人、啊不,作妖,也这么毫无信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代历史作家张宏杰老师,曾写过一本《中国国民性演变史》。书的结尾做过一段很有趣的总结,他说先秦时代的中国,主导思想是贵族文化,两汉至隋唐是士族文化,宋代是平民文化,明代是流氓文化,清代是奴才文化。
那什么是流氓文化所主导的社会的实态呢?其实你看一看西游记里狮驼岭的描写就知道了——狮驼岭三妖,作为整个洞府里数万妖精的魁首,一点贵族或者哪怕黑老大的信义、规矩都不讲,行为作风完全跟黑社会底层的小混混、小流氓是一样的。对利益有便宜就占、对风险“死道友不死贫道”,对承诺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对弱者一口吃了没商量,对强者跪地求饶、求爷爷告奶奶……媚上欺下,全无信义、贪虐残忍。可是为什么他们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呢?
或者说,为什么八百里狮驼岭,偏偏是这么几个又坏又怂的流氓妖怪占山为王呢?
因为在西游世界里,哪怕貌似独立于正规神佛体系的妖怪山寨,其实也不是真实独立、自负盈亏的。妖怪们混江湖,凭的也是身份、裙带、本质也是仗势欺人。你看那太白金星,明知狮驼岭为祸甚巨,洞里的妖怪其实又如此草台弱鸡,为什么不派天兵剿灭呢?
还不是因为这仨妖怪上面有人么?你再逼我,我可要亮证了哈!
无非是这样罢了。
其实最耐人寻味,还是孙悟空在这一段的里态度——孙猴子是什么人呢?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平素遇到什么白骨精、蜘蛛精啥的,甭说你几次三番言而无信耍弄他,但凡让他碰上了,就一棒子给你打死了。
可是到狮驼岭这一段你再看,孙悟空几次三番拿住这几个夯货妖怪的痛楚,不是钻进了狮子精肚子里,就是牵住了白象精的鼻子,但是只要那些妖怪一跪地求饶,一保证“礼送你师父过山”,悟空立马高抬贵手,选择再相信妖怪一次。
大圣啊,你平素的“扫荡洞窟,夷其族类”呢?你怎么对妖怪这么有耐心了?
因为悟空其实知道西游世界里的游戏规则,你作为下界妖怪,能占多大的洞府,吃多少的百姓,凭的不是你自己的本事和管理能力,你看狮驼岭这仨货,草台成这样还能搞这样大的阵仗呢。
凭啥啊?肯定是上面有人。
那有谁呢?
前者,太白金星代表玉帝来打过招呼了,一则是警告,二则也是来撇清关系的,这仨妖怪不是俺们天庭这边的人。
那不是天庭的人,肯定就是佛祖那边的呗。
所以你看最后悟空实在是和这仨妖怪打流氓烂仗打烦了,他一点都没犹豫,立刻就跑西天告状去了。
而上了西天,见到了佛祖,悟空和他的对话其实就特别有中式人际关系的学问。
“……弟子没及奈何,特地到此参拜如来。望大慈悲,将松箍咒儿念念,退下我这头上箍儿,交还如来,放我弟子回花果山宽闲耍子去罢!”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
其实悟空这里不是真呗击垮了,他在给如来上眼药,你的人,你管不管?你不管老子我也撂挑子不干了。
果然,一看业务骨干要走、苦心策划的取景队伍要黄,如来痛快的就承认了——“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认得他。”
悟空故作惊讶:“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
如来道:“这个刁猢狲!怎么个妖精与我有亲?”
行者笑道:“不与你有亲,如何认得?”
如来道:“我慧眼观之,故此认得。那老怪与二怪有主。”叫阿傩迦叶来:“你两个分头驾云,去五台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贤来见。”
二尊者即奉旨而去。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
你看如来这一段说的,充分展现了中式辩证法的妙处——明明组作孽的妖怪就是与他有亲,他偏要先否认,骂悟空“放刁”,然后说一段再把话圆回来。明明是早就知道这仨妖怪各自的出处,老大老二是自己俩弟子的坐骑,但他非要说什么“我慧眼观之”。
总之,佛祖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徇私枉法、任人唯亲呢?必须是佛祖英明锐断,洞察一切。
但人家悟空是个现实主义者。
对于如来佛祖这套瞎话,悟空表示,只要你能把妖怪收了,最终解释权随你。
于是如来、普贤、文殊这三位上界正主,下界专门去跑了这一趟,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妖就收了。
没有任何困难,丝滑的比德芙巧克力还顺——还是之前说的那个问题,西游记里真正大妖怪的法力,唯有关系。找对正主,一切迎刃而解。
这就是《西游记》狮驼岭的一段的真相——在现如今的大多数改编里,总喜欢把狮驼岭三妖写的多么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其实你真看原文,这哥仨的战力是相当一般的——不仅战力一般,更兼管理草台、人品低劣,有便宜就占、见到硬茬秒怂,就这么仨货而已。
所以他们占山占国为王真的而不是凭本事,那凭什么呢?
凭它们是如来的舅舅、菩萨的坐骑,如此而已。
结尾想说,狮驼岭作为西游记里数得着“妖怪大厂”,前几年被作为原型,改编为了动漫《小妖怪的夏天》,故事里的小妖怪诚恳朴实、出身低微、最终被英明而心软的大圣绕了一命,活脱脱打工人的缩影与梦想。该剧爆火之后今年还出了大电影续作。
但我想说,在原著里,“小妖怪的夏天”的温暖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有凛冬的冷酷。你看狮驼岭一节中出场人物中 ,最诚实可靠、勤恳任事的,出了悟空之外,不就是那个“大王叫我来巡山”的小钻风么?碰上悟空来探路,人家诚实勤恳有礼貌,悟空问啥他答啥。比他那三位即蠢且坏的大王不知强到那里去了。更兼就是有唐僧肉,也分不到他嘴里,做一天妖怪巡一天山罢了。
但小钻风结局如何呢?他被悟空好不含糊的一棒子打死了。
悟空的处事原则也简单,你身为妖怪本来就是罪,身为没背景、没关系的妖怪,那就更是罪了。打死就打死了,又能怎么着。
所以恐怖幽默主义,的确是《西游记》的文风——
你以孙大圣、金翅大鹏和如来佛祖的角度去看,它很幽默。赢了去西天修成正果,输了也去西天修正果。
早晚都是赢,怎不生欢喜幽默?
但你以小钻风和狮驼百姓的角度去看,它又很恐怖。只要没后台,为人你被不知哪儿飞来的金翅大鹏一口吃了,当妖,又被猴子一棍子打死……
横竖都是死,又岂一个恐怖了得?、
全文完
本文7000字,感谢读完,又是一篇西游解读的续作,不知多少朋友会喜欢。
为文不易,再次提醒,喜欢我的文字的话,请关注以下各号并加精,不知会在哪个号上更新:
为文不易,喜欢请关注、转发、打赏,西游这个系列我会持续写下去,赞赏越多,更的会越快。
多谢,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