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News 08月11日
近 50 万英国公民联合请愿,要求废除《在线安全法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英国《在线安全法案》(OSA)以保护儿童为名实施年龄验证,却引发了广泛争议。EFF等隐私倡导者担忧此法案可能压制政治言论、建立大规模个人数据库,并迫使儿童转向更隐蔽的网络空间。Spotify、Xbox等公司已开始部署年龄验证,但利用游戏《死亡搁浅》角色绕过验证的技术出现,以及VPN下载激增,显示出用户对新规的抵制。该法案在技术底层存在漏洞,且全球多国也在推行类似措施。核心问题在于,在保护儿童与保障网络匿名性、信息自由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以及这些措施的实际受益者是谁,引发了对互联网未来走向的深刻思考。

🛡️ **《在线安全法案》的初衷与争议:** 该法案最初旨在保护儿童免受色情内容侵害,但隐私倡导者和近50万请愿公民认为其可能被滥用,用于压制言论、建立大规模数据收集基础,甚至将儿童推向更隐蔽的角落。

🎮 **技术漏洞与数字抵抗的出现:** 尽管Spotify、Xbox等公司已部署年龄验证,但用户发现可利用游戏《死亡搁浅》中的角色模型(如诺曼·瑞杜斯),通过眨眼、张嘴等动作欺骗AI面部识别系统,成功绕过Discord和Reddit的验证。这种“戏谑式”的反抗方式暴露了法案技术层面的漏洞。

🌐 **VPN成为规避工具,引发“筑墙”困境:** 无法或不愿使用身份验证的用户转向VPN,导致英国ProtonVPN注册量激增。VPN的合法用途广泛,但其被用于规避OSA的行为,迫使政府直面“若用户能‘数字跃迁’至境外,筑墙意义何在”的尴尬问题。

🌍 **全球范围内的年龄验证趋势:** 英国并非孤例,澳大利亚计划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平台,美国多州通过年龄验证法,法国强制封锁成人网站,欧盟也在测试隐私保护的联合验证应用,显示出全球范围内以保护儿童为名推行数字身份验证的趋势。

🤔 **保护儿童与网络自由的平衡难题:** 核心争议在于,第三方验证系统在识别虚拟形象和真人方面存在困难,可能误判用户年龄。强制验证可能导致用户离开争议论坛、健康社区或教育频道,挤压匿名性,并引发对数据滥用的担忧,迫使人们在儿童安全与信息自由获取之间进行艰难的权衡。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英国政府提出《在线安全法案》(OSA)时,公众被告知新规将保护儿童免受色情内容侵害。但法案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意图?

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曾警告该法案可能滑向伤害其本应保护之人的深渊。隐私倡导者认为政策可能被用于压制政治言论,并为大规模个人数据库建立基础,甚至可能迫使儿童转向更隐蔽的网络角落。近50万公民联署请愿要求废除该法案。而多名政府官员竟将质疑法律的行为等同于支持犯罪者,甚至将其比作恋童癖主持人吉米·萨维尔以压制讨论。

自7月25日生效以来,Spotify和Xbox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英国部署年龄验证。澳大利亚则宣布将限制16岁以下用户访问YouTube。个人经历显示,用户在足球博彩论坛浏览新赛季资讯时,竟被要求拍摄警方通缉令风格的照片验证年龄——仅为查看英超博彩帖文。新时代的互联网体验已然降临。

死亡搁浅与数字抵抗

不遵守OSA的企业可能面临1800万英镑或全球年收入10%的罚款,严重者甚至被禁止在英运营。监管机构Ofcom明确表态:企业必须“优先保障儿童安全而非用户黏性”,负责人梅拉妮·道斯强调“要么执行年龄验证,要么承担后果”。

有围墙处必有出路,而这次破局者竟来自诺曼·瑞杜斯——更准确地说,是他在游戏中的数字分身。法案生效数日内,英国玩家发现可利用游戏《死亡搁浅》的拍照模式绕过Discord的自拍验证系统。玩家操纵中年快递员山姆·布里吉斯直视镜头、眨眼甚至张嘴的动作,足以欺骗Discord的AI识别系统。同样方法在Reddit的Persona验证系统也获成功,用户无需露脸即可解锁敏感内容。这种戏谑式的聪明反击,成为对抗政府的小型胜利。

当然,并非所有平台都会中招。例如使用Yoti面部识别技术的Bluesky和Instagram,能有效区分游戏建模与真人面部。但两大主流平台接连失守,暴露了法案技术底层可能存在漏洞。

VPN成为数字出口

不愿使用游戏角色或提交证件的用户,则转向VPN工具。法案实施后,英国用户注册ProtonVPN的数量激增1800%,VPN应用在应用商店下载榜急速攀升。其逻辑简单:伪装成他国IP即可规避英国限制——色情网站解除屏蔽,社交平台停止索要自拍,数字关卡暂时消失。

英国政府尚未禁止VPN,因该举措将面临法律和政治风险。当政客声称“只有罪犯才用VPN”时,暴露了对技术的无知。VPN具备合法用途:远程办公、安全浏览甚至对抗审查制度。但用户借其规避OSA的行为,迫使立法者直面尴尬问题:若用户能“数字跃迁”至境外,筑墙意义何在?

业内人士推测VPN的IP可能成为下一轮封堵目标,但限制VPN的尝试可能引发比OSA本身更强烈的反弹。

全球筑墙运动

英国并非孤例,多国正以保护儿童为名推行年龄验证,但形式各异:

    澳大利亚计划2025年12月起全面禁止16岁以下用户使用Instagram、TikTok和YouTube等社交平台。美国近半数州通过成人内容年龄验证法,路易斯安那州甚至推出州政府运营的数字身份证应用。法国强制封锁未合规的成人网站并获法院支持。欧盟正测试注重隐私保护的联合验证应用,虽暂为自愿,却被视为强制验证的前奏。

谁是真正受益者?

在罚款与技术博弈背后存在核心疑问:这一切为谁服务?支持者称其是必要的矫正,认为政府放任科技巨头向儿童传播有害内容太久,工具虽不完美但好过无所作为。

现实是第三方验证系统既无法识别诺曼·瑞杜斯的游戏建模,也难以辨别创意工坊的虚拟面孔。当系统将青少年误判为成人或反之,后果如何?若争议论坛、健康社区或教育频道均需证件或面部数据,多少用户会选择离开?长期被视为网络自由基石的匿名性正遭受挤压。对部分人可接受的妥协,对他人则是互联网本质的改变。

数字抵抗与文化转向

Reddit和Discord上,英国用户分享VPN技巧,调侃小岛秀夫意外成为数字抵抗运动的贡献者。以《行尸走肉》闻名的诺曼·瑞杜斯,其数字分身成为数百万不愿露脸用户的替身符号。

近期女性社交软件Tea遭黑客入侵,7.2万张自拍及证件照泄露,为验证系统的数据风险敲响警钟。许多用户担忧数字身份遭滥用之际,亦有人轻松承认“用妈妈护照通过验证”。

幽默背后弥漫着不安。网络舆论逐渐形成共识:保护儿童确有必要,但现行手段的风险令人愈发忧虑。

布满关卡的未来

论坛评论区正孕育新数字文化:隐私破解工具和反制技术如食谱般流传。有人妥协,有人勉强服从,也有人坚决抵抗。所有人都在追问:这是我们想要的互联网吗?

2025年或将成为数字关卡常态化的元年。英国《在线安全法案》的缺陷与失误,可能成为全球性先例。它挑战着互联网的传统认知:匿名神圣性、成人浏览论坛无需“出示证件”、儿童保护不能成为大规模数据收集的理由。这里没有简单答案——儿童安全至关重要,但无摩擦获取信息的权利同样不可忽视。无论是屏幕中的山姆·布里吉斯还是手机里的VPN应用,这些破解手段不仅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数字新规的无声抗议。

闸门正在升起。英国距离大规模身份盗用丑闻或许仅差一次数据泄露,而当下握有钥匙者及其规则,将定义互联网的下一篇章。

 

 

 


消息来源:cybernews

本文由 HackerNews.cc 翻译整理,封面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转自 HackerNews.cc”并附上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在线安全法案 年龄验证 数字抵抗 VPN 隐私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