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1日
“高刷屏”再次迎来升级,可大家为何没有那么激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当前电子设备领域高刷新率屏幕的普及现象,并对其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作者指出,尽管高刷新率技术在初期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但随着刷新率的不断攀升(如750Hz和480Hz),其对用户体验的边际效应递减。尤其是在PC和笔记本领域,高刷新率屏幕的普及受限于GPU性能和软件适配,普通用户难以充分享受其优势。在手机领域,尽管165Hz高刷新率屏幕有望普及,但由于其与120Hz的体感差异不明显,且视频内容标准仍停留在120Hz,导致其应用场景受限,难以复制早期高刷新率屏幕对整个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 **高刷新率屏幕的初衷与现实差距**:文章回顾了90Hz、120Hz高刷新率屏幕在消费市场普及的初期,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并成为行业共识。然而,当前PC领域的750Hz和笔记本领域的480Hz,以及手机领域的165Hz高刷新率屏幕,虽然技术上不断突破,但其对用户体验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与早期的高刷屏带来的“飞跃”感不可同日而语。

💻 **PC与笔记本高刷新率面临性能与生态瓶颈**:对于PC和笔记本电脑,文章指出,即使是480Hz的刷新率,也需要强大的GPU性能和软件适配才能充分发挥。目前市场上高端显卡(如RTX5090甚至RTX PRO6000)价格昂贵,普通用户难以企及,导致高刷新率屏幕成为“空中楼阁”。此外,软件生态的适配也未跟上,使得高刷新率的优势仅限于少数顶级用户和特定场景。

📱 **手机高刷新率的局限性与历史教训**:在智能手机领域,尽管165Hz高刷新率屏幕有望普及且价格亲民,但文章引用了红魔和ROG游戏手机的案例,指出高刷新率生态的建设并未如预期般发展。即使厂商后续提升刷新率,过去未能建立起广泛的高刷游戏生态也预示着挑战。此外,165Hz与120Hz的体感差异不明显,且视频内容标准仍为120Hz,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场景的应用,使得其吸引力主要集中在部分电竞游戏。

💡 **高刷新率的未来应用范围受限**:文章总结认为,无论是PC上的超高刷新率屏幕,还是手机上的165Hz屏幕,其未来的应用范围很可能被限制在少数“电竞游戏”领域。尽管对专业玩家和职业选手仍有意义,但已难以像早期高刷新率那样,带动整个行业的积极变革和淘汰旧技术,其颠覆性作用已大大减弱。

提到“高端游戏设备的必备要素”,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很显然,性能强大的CPU、GPU,足够大的内存和足够快的存储,应该说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除此之外,足够炫酷的RGB灯光系统、个性化的外观设计,乃至带有环绕效果的扬声器,往往也会被部分玩家视为提升游戏氛围,甚至是“直接提升战斗力”的关键配置。

当然,还要有高刷新率的屏幕。这一点也对,但“高刷屏”对于现在的游戏设备来说,真的有必要吗?

120FPS高帧率模式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电影和广播电视行业

我们不否认,最初90Hz、120Hz高刷显示技术在消费端落地时,只要是“视力正常”的用户,就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它们相比早期60Hz“低刷屏”带来了相当明显的体验差异。而且在那个时候,跟风“高刷”不只有游戏,一些视频网站、甚至是常用软件,也都适配了90FPS、甚至是120FPS。在这种情况下,“高刷”的好处可以说是极为明显,而且很快就成为了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共识。

但现在的情况就有些不太一样了。例如在台式PC领域,好几个厂商近日刚刚公布了号称“750Hz”的超高刷新率Fast TN显示器产品。

而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天马微电子刚刚公布了“全球首款”2K 480Hz的超高刷电竞面板。据称其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游戏本的“常规配置”,从而将笔记本电脑的高刷体验带入新境界。

Redmi K Pad成为了小米旗下首款搭载165Hz高刷屏的设备

而在手机上,根据最近的一些爆料信息显示,OPPO和小米似乎都在考虑引入165Hz的高刷面板。据称,可能不只有一两款机型试水那么简单,并且具体的产品定价也有望相当亲民。

很显然,从表面上来看,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高刷屏”都迎来了共同的技术进步。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当这种全行业一致的技术进步发生时,几乎必然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促使相关产业被带动进步,同时淘汰一批旧产品、旧技术。

可问题是大家都知道,“高刷屏”的用户体验之所以能成立,实际上靠的不只是屏幕面板本身的技术进步,还有两个因素无法忽略。其一是GPU有足够强的性能,要能够将游戏帧率跑到高刷屏对应的FPS;其二就是游戏以及其他应用要做对应的适配,如果没有适配,应用本身根本就跑不到那么高的刷新率也没意义。

那么对于上述这些更新的高刷屏方案而言,它们对应的GPU性能和应用生态又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很遗憾的是,从相关传言下方的留言,以及纵观目前行业中类似配置的设备定价来看,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上,别说是750Hz的刷新率了,就是480Hz的显示器,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还都是“空中楼阁”,根本就没有足够性能去支撑。

玩家对于超过120Hz的高刷屏,似乎并没有那么感冒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在如今的笔记本电脑行业,其实已经有极少数顶级游戏本用上了480Hz刷新率的屏幕,不过它们并不是2.5K分辨率、而是1080P 480Hz。那么这些笔记本电脑用的是什么显卡,日常打游戏到不到得到了480FPS呢?答案是移动版RTX5090,而且在绝大多数游戏里根本就到不了480FPS。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笔记本电脑上的RTX5090“不算什么”,毕竟台式机用的“真”RTX5090性能比它高了一倍都不止。而且台式机上现在还能买到比RTX5090更强的RTX PRO6000,这才是目前个人电脑的GPU单卡“性能之最”。

可问题是,难道厂商开发这些超高刷新率的显示面板,就只是服务于能买得起6万元一块显卡、或是四五万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富哥吗?如果只靠这部分消费者,能撑起超高刷显示器的生态吗。显然是不行的。毕竟就算顶级发烧友再怎么有钱,当这些硬件已然注定远远脱离了大众能承受的价位时,它们的“前景”其实就已经相当堪忧了。

当然,相比之下,智能手机上的情况要好一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新的165Hz高刷屏大概率要等到下一代旗舰或次旗舰移动平台,才会一起面世,而且它的刷新率也没那么“高得变态”,对于届时的新机来说,未必是很大的性能负担。另一方面,性能向、游戏向的机型在目前的行业中占据了不少的出货量份额,所以它们也必然不可能很贵。至少比起折叠屏手机,这类165Hz的新一代高刷机型更有希望做到“人人都买得起”。

但这并不等于智能手机上的165Hz高刷屏,前景就一定会很好。毕竟正如前文已经提及的那样,就算GPU的性能足够高,没有软件适配也是不行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怎么就能断定主流的游戏和软件,届时就不会很好地针对165Hz刷新率的屏幕做好适配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165Hz刷新率的屏幕在手机上早就已经出现。此前在2021年,当时的红魔游戏手机6系列就搭载了165Hz的高刷屏方案。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红魔方面从红魔7 Pro开始转向“屏下前摄”方案,并将刷新率降低到了120Hz。直到目前最新一代的红魔10S Pro系列为止,它的“无孔屏”也只有最高144Hz的刷新率。

虽然“无孔屏”现在成为了红魔最值得骄傲的配置之一,但如果当初红魔6系列就将165Hz高刷游戏生态做成了,他们后续会舍得完全放弃这条技术路线吗?

不仅如此,在其他手机厂商里,夏普更是早早地就弄出了等效240Hz(硬件120Hz+算法插帧处理)的手机屏幕,但直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任何的追随者。类似情况的还有ROG游戏手机,他们也是从ROG 6开始就使用165Hz高刷屏,到了目前最新的ROG 9系列上,更是配备了185Hz超高刷面板。但结果呢?大家现在有听说什么高画质的手游,有专门适配165Hz或185Hz模式吗?

当然,目前也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OPPO、小米“下场”之后,为了建设165Hz的软件高刷生态,他们携手来做一些事情,比如让部分相当主流的手游去针对165Hz做适配。但即便如此,这实际上还是会有一些缺憾。

如果只有游戏支持165Hz,视频内容停留在120Hz,那么165Hz的吸引力也会下降

毕竟,当年手机行业刚刚步入90Hz、120Hz时代后,做出相应改变的可不只有游戏,还有很多大家日常会用到的软件。比如电商平台、社交软件,甚至是手机自带相机的高帧率视频拍摄功能等。正是因为这些软件都支持了90Hz、120Hz高刷,所以大家才会很明显地感觉到,相比于此前的60Hz刷新率,如今的智能手机在开启(120Hz)高刷后,几乎在任何使用场景都会明显更流畅。

相比之下,165Hz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它与120Hz相比的“体感差异”远没有从60Hz到120Hz那么明显。另一方面,165Hz本身也不是影像行业的高帧率标准。这就意味着,非但视频平台没有理由去上架“165FPS高刷视频”,就连用了165Hz高刷屏的机型本身,大概率也不会支持165FPS的视频拍摄和回放。

如此一来,无论是对于PC上的750Hz、480Hz刷新率屏幕,还是智能手机上的165Hz屏幕来说,它们未来的应用范围就相当于被限制在了少数几个“电竞游戏”上。虽然对于相应的玩家、特别是职业选手来说,这可能依然是有意义的,但显然无法指望这些新的高刷屏能起到如同当年那样,改变整个行业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刷新率 屏幕技术 游戏设备 用户体验 行业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