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1日
密集尽调中国“操盘手”,海外长线机构回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时隔三年,海外长线资金,特别是家族办公室和FOF,正密集调研中国管理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变化和崛起中的中国企业表现出高度关注。调研重点集中在管理人的投资理念、策略、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及利益一致性等方面。尽管部分海外机构因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价值仍抱有期待。硬科技领域,如半导体和人工智能,被认为是代表中国未来的投资方向。预计北美养老金等机构可能在2026年重新配置中国资产,但回归的催化剂尚需中国市场展现强劲的相对表现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显著复苏。

📈 海外长线资金重拾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家族办公室和FOF(基金中基金)成为调研主力。这些机构积极对中国管理人进行尽职调查,关注其投资流程、决策机制、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性,显示出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机遇的重视。

💡 调研过程中,海外机构普遍关注管理人的投资体系、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回撤控制)、组织架构、利益一致性机制、费用结构及流动性条款。此外,管理人对中国宏观经济前景的判断,尤其是在房地产和行业监管方面的看法,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也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 尽管部分海外资金因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如房地产、贸易争端)而对中国市场持谨慎态度,但对中国硬科技领域(如半导体、人工智能)表现出浓厚兴趣。部分投资者认为,硬科技更能代表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并看好中芯国际等企业的发展潜力。

🗓️ 海外资金大规模回归中国市场尚需时日。预计北美养老金等机构可能在2026年左右重新配置中国资产。关键催化因素包括中国股市展现出强劲的相对表现(跑赢美、日、印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显著复苏。此外,政策的持续性和落地,以及美国市场的潜在回调,也将促使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至中国市场。

🌍 投资者应保持对崛起中的中国企业的开放心态,并获得相应敞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生产力的创新者。在当前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有望继续发展。部分海外机构也希望中国境内交易所能延长交易时段,以更好地衔接全球投资者。

时隔三年,海外长线资金又开始密集调研中国管理人,海外家族办公室、基金中基金(FOF)尤其受到关注。

投资人士表示,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对全球投资者至关重要,应该对崛起中的中国企业保持开放心态并获得敞口。

中国“操盘手”被密集调研

过去一个季度,不少中国管理人(包括境内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位于海外的中国投资机构)接受了海外长线资金的尽调。

新加坡资产管理机构APS创始人王国辉介绍,两家机构投资者正在对APS进行尽职调查。据其透露,近期,APS旗下基金获得显著资金流入,资金来自中国境内投资者和新加坡投资者,类型包括FOF、家族办公室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方瀛研究与投资首席执行官Steven Luk表示,有四家海外长线投资机构正在对其进行尽调,包括养老金、财富管理机构和保险机构。

据介绍,方瀛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从事长线股票投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全球视野和长线角度专注发掘和投资受益于中国转型和增长带来的投资机遇。

Steven Luk介绍,尽调中,海外机构投资者比较关注管理人过往的持仓情况和买卖决策,以此了解管理人的风格和收益来源。这种面对面的尽调,内容涉及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具体问题,包括投资流程、买卖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团队的决策机制、谁拥有最终决策权,以及管理人如何平衡决策权力等。

在不少机构投资者看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前提是管理人拥有一套可规模化、可重复的投资流程。若投资流程不够合理,机构表现言行不一致,即便投资业绩出众,不少海外机构也会心存疑虑。

鑫巢资本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訾源介绍,近期接受了多家海外家族办公室和FOF的尽职调查,调查者以欧洲和亚洲地区的机构为主,他们主要关注绝对收益导向的投资策略和组合产品。

鑫巢专注于股票多空策略。訾源透露,部分投资者计划降低美国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配置比重,向其他市场倾斜,这部分投资者表现出配置中国市场的意愿,对中国股票多空策略比较感兴趣。

根据訾源的观察,海外管理人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投资管理体系,重点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流程及框架,以及投研人员从业经历与其所管理策略的匹配程度;第二,风险管理能力,特别关注管理人的风险控制措施,尤其是回撤控制机制;第三,组织架构建设,包括团队建设情况以及中长期经营策略和发展目标;第四,利益一致性机制,考察管理人是否能够与投资人利益一致;第五,费用结构及流动性条款,涉及基金的费用结构和申购赎回流动性安排;第六,宏观经济判断,管理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展望,特别是对房地产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看法;第七,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对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如中美贸易争端等问题的观点。

不过,海外投资者偏好也多种多样。“多年前,一家美国家族办公室对方瀛尽调后选中了我们。后来我们得知,在投资流程、投资理念和风控之外,地处湾仔——这一相对更低调的办公地点——也为我们加了分。这家机构更偏好低调的管理人。对于把管理费花在豪华办公室上的管理人,他们不以为然。”訾源说。

香港奥恺资金创始人曾晓松表示,包括FOF等海外投资机构近期对他们进行了尽调,相关机构对低波动策略感兴趣。

海外FOF和家办已行动,相较之下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动作不多。一家资产管理咨询机构中国负责人表示,其服务的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尚未明显调仓。

北美养老金或于2026年回归

海外的真金白银大规模回归仍待时日。

高盛和EPFR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海外共同基金(公募基金)对中国的配置水平位于过去10年11%分位(基于规模达1.2万亿美元的全球基金统计得出的结果)。相较于基准,全球主动管理基金平均低配中国320个基点。

在訾源看来,全球基金低配中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2021年以来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部分机构投资者本金遭受较大损失,对市场仍然非常谨慎。其次,经济和行业仍存在不确定性。去年以来,政策持续出台,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但投资者依然担心房地产行业的状态以及贸易争端背景下出口业务面临的挑战等,仍未显著增加仓位。

訾源判断,若中国股市能够保持向好态势,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房地产和消费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同时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降低,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市场可期。

Steven Luk认为,资金尚未重返中国的原因之一是过去几年市场波动较大,部分海外机构被套。这样的经历重演数次,令他们调整了策略,将中国策略换成新兴市场策略。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全球指数中占比相对较低。截至7月底,中国市场在MSCI全部国家指数中占比约为3%,不及英伟达一家公司(5.1%),中国市场表现对其组合的贡献有限。“中国市场很难懂,他们不想再去冒险。”

王国辉认为,今年余下时间,预计中国市场的海外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亚洲地区,以及中东地区。北美投资者,特别是公共养老基金等机构将在2026年重新配置中国资产。

在他看来,北美投资者回归中国市场需要两个催化因素:其一,中国股市展现出强劲的相对表现,不仅跑赢美国市场,而且要超越日本和印度市场;其二,中国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复苏。

王国辉补充说:“尽管很多机构宣称自己是基本面投资者,但本质上是趋势跟随者。待市场持续上涨,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回来。”

被问到更多海外投资者何时重返中国,Steven Luk表示,如果政策具有持续性,且能够落地,那么海外投资者重返中国可期。此外,若美国市场回调,全球投资者更有动力进行分散投资。若中国市场维持上涨的势头,资金会陆续回流。

部分海外机构表示希望中国境内的交易所延长交易时段,以更好地衔接欧洲投资者。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更及时地跟踪市场变化,并做出投资决策。

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全球基金的运营机构挪威投资管理,其官网显示,目前在招标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股票多头管理人。

看好中芯国际等硬科技公司

在多数海外中国基金经理集中持仓互联网之时,王国辉转向了硬科技。他认为相较于互联网平台,硬科技更能代表中国的未来。

王国辉持续看好科技板块,特别是半导体产业链,包含从代工制造、设备供应、测试封装、材料供应到IC设计的完整生态系统;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具备投资价值,尽管优质标的筛选难度相对较高;生物科技行业亦在其关注范围内,这些都是未来5~10年中国的优势发展领域。

王国辉以中芯国际为例分析道,2024年其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5%,未来5~7年有望达到10%,相当于台积电的一半。

若中芯国际实现10%的ROE目标,其盈利能力将提升数倍。当前估值水平具备合理性。支持这一判断的核心因素包括:第一,中国IC芯片市场规模巨大;第二,政策持续支持;第三,中国和全球顶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第四,中国芯片人才储备充足。

还有部分投资机构认为,海外投资者忽视了中国科技和企业的基本面。

美国资产管理巨头威灵顿投资管理宏观策略师Johnny Yu表示,一系列关键转变正在发生:房地产宏观重要性下降,自主可控对进出口产生影响,中国的产业政策调整等。“这些变化对全球投资者至关重要。他们应该对崛起中的中国企业保持开放心态并获得敞口,这些企业很可能在中美竞争和全球保护主义中继续发展。”

此外,投资者应该对能够提升生产力的企业扩大敞口范围,不应局限于美国大型科技股,而是要关注全球范围内追求不同发展路径的潜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创新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作者:吴娟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中国市场 海外投资 家族办公室 FOF 硬科技 人工智能 半导体 资产管理 风险评估 宏观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