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8月11日
“白酒教父”or“带货网红”?吴向东想当白酒行业的雷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珍酒李渡近期发布业绩预警,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然而,公司股价却逆势上涨,市场普遍认为这与创始人吴向东的“网红”式营销有关。吴向东通过短视频平台活跃,制造金句吸引流量,并试图通过“大珍”和“牛市”等新产品及“万商联盟”招商计划来提振销量。文章分析认为,虽然这些举措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关注,但高定价、市场竞争以及策略的执行落地都存在挑战,流量思维若不能与战略深度结合,可能难以支撑公司长期发展,创始人IP的打造也需与产品形成良性闭环。

📈 业绩下滑背景下的创始人IP化营销:珍酒李渡上半年业绩预警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创始人吴向东却积极通过短视频平台“网红化”运作,用吸睛的金句和活跃的姿态吸引市场关注,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这种由创始人IP驱动的营销策略,在业绩承压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尝试。

🍺 新产品与经销商策略的挑战:公司推出了定价88元的“牛市”啤酒和定价888元的次高端酱酒“大珍”,并辅以“万商联盟”招商计划,试图通过新产品和经销商网络拓展市场。然而,88元啤酒在消费下行周期面临规模化难题,888元酱酒在次高端市场面临茅台1935等强劲对手的降维打击,而面向小商的招商策略也可能因其客户资源有限而难以有效推广高价产品。

💡 流量思维与战略脱节的隐忧:文章指出,吴向东的营销更多是基于流量思维,而非战略驱动。例如,为啤酒选择亲民的消费场景(如地摊配串)可能比高档酒局更能触达目标受众,而“大珍”的推广也应挖掘品牌历史故事,拉拢知名企业家,以增强与消费者和经销商的联系。若创始人IP与产品、市场定位脱节,可能消耗个人品牌,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 创始人IP应服务于战略,形成良性闭环:借鉴雷军等人的成功经验,创始人IP的价值在于放大战略优势,而非取代战略。吴向东若要成为白酒行业的“雷军”,应将个人魅力与产品优势(如珍酒李渡的品牌历史和自身产业优势)相结合,通过更年轻化、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策略,以及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内容营销,才能真正打通C端和B端,实现业绩的止跌回升。

近日,珍酒李渡发布业绩预警。

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该集团营收为24亿至25.5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下滑38.3%至41.9%,净利润降23%至24%,非国际标准净利润预计下降39%至40%。

预警发布的同时,疯狂的市场先生似乎又展现出了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在发布大跌的业绩预警之后,珍酒李渡的股价反而大幅上涨。

客观来看,不光是业绩影响,股价的变动包含的因素很多,珍酒李渡上涨,可能主因还在于市场对未来的期待。

投资者的这份期待,可能就要归功于珍酒李渡创始人吴向东了。

近两个月,吴向东一直朝着“网红”的方向努力,在微信视频号上非常活跃,网感十足

视频内容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创造了“我要为我们白酒行业代言”、“为吹牛干杯”、“酒是男人的labubu”等等一系列金句,十分吸睛,不少视频点赞过万,斩获了不少流量,大有白酒界雷军的既视感。

借助短视频,借助自身的IP,把各方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让不少投资者、经销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不过,短视频营销毕竟是流量思维,对白酒企业来说,福祸未知。

增长的本质不是流量问题,而是战略问题

和其他创始人一样,走到前台要流量自然是为了变现。

和各种金句穿插的,是定价800元的珍酒“大珍”,以及7月爆满,8月排队的“万商联盟”招商计划,打着"一瓶酒,一群人,一个创富计划"的旗号,试图快速拓展经销商网络。

与此同时,还带来全新的品类:一款叫“牛市”的啤酒,价格88元。

充满噱头的全新产品、次高端大单品、流量拉动经销商队伍。在白酒下行阶段,这倒不失为一种出奇制胜的打法。

虽然看上去很有杀伤力,既有分发又有产品,又是“白酒教父”吴向东牵头,噱头十足,但时代毕竟变了,这三招可能都有BUG。

1、新产品能不能规模化?

88元、牛市,研发三年之久,光听这两个名字,这研发时间,就很网红,很有噱头,甚至屏幕前的我(股市老韭菜了)也想尝试一下。

但是这几年的股民,懂得都懂,少赔当赚了,反而在段子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兜里剩的不多的子儿,想讨个彩头,消费这88元372ml的牛市还真得掂量掂量。

其实不光股民,消费下行周期,高端啤酒还真不灵。

此前市场上也有百威大师、青岛百年之旅这样的超高端产品,但总体占比不足1%,现在基本上是半放弃的状态。

说白了,88元定价可能还是太高了,受众窄,可能很难支撑规模化销量。

2、次高端市场恐难有竞争力。

啤酒是花活高过实际,定价888元的次高端“大珍”就是玩真的了,不仅在视频号中多次提及,还专门邀请了姚安娜来当代言人。

只是,把自己定位在次高端+酱酒这个市场,实在有些………

这么说吧,各位男嘉宾,倘若刘亦菲、高圆圆、孟美岐放你面前,你会选谁?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大珍”这个价格带的“刘亦菲”,就是茅台1935。

相同价格,酒的第一性原理就决定了,90%的人必选茅台,你可以说这是茅台酒,你可以说这原来是1000元的酒,甚至1935这个名字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

说白了,1935在千元价格带干不过五粮液和老窖的1573,退下来拿捏这些二三线白酒就是降维打击。

况且后面还有习酒这个根正苗红的酱酒在等着。

另外,从目标客群来看,吴向东似乎是想借着姚安娜这个比较年轻的明星,来亲近年轻人。但是吧,888元这么贵,这价格真是年轻人能消费的起?

何况,年轻人爱不爱喝白酒这事儿还另说。

当然,消费者的维度只是一方面,只要经销商愿意卖,酒企一样能赚钱。就看怎么给经销商画大饼了。

3、网红+经销商策略能不能奏效?

不同于雷军、董明珠、周云杰这些新老玩家,做IP是为了亲近C端,推广自己的产品。

吴向东这个IP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瞅准的不是什么年轻人,不是喝酒人群,而是B端经销商这个群体。

当然,目的没有变,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大珍”。

在其视频内容中,多次出现其“万商联盟”招商现场的发言画面,通过推出“30万货款+3万保证金+获赠公司股票”的低门槛政策,吸引中小经销商入局。

看似是ToC搞流量,实则是ToB为了带货给经销商。

销售方面,吴向东的策略是饥饿营销,限量供应。

人为营造一种稀缺的氛围感。再叠加优惠的政策,每人限购100箱的规则,小经销商很难经得住诱惑。

客观来看,这要是七八十块钱的光瓶酒,这么干还能理解,因为光瓶酒的需求更广泛,需要更多的烟酒店、便利店这样的毛细血管般的终端来推,消费者尝鲜的成本很低,几十万的货动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卖888元的“大珍”,明显更需要大商的能量,说白了,小商没那么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很可能推不动这么贵的酒,结果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这三个杀招,都更像是业绩下滑之后,流量思维下的产物,短期确实是能够提供一些增量,但长期来讲,这可能对老板的个人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流量思维,本身是为战略服务的,芒格说过“信任一旦崩塌,想要重新建立非常艰难”。

比如雷军,开始的时候,确实能为小米带来极大的关注度,以及口碑,可是三个花季少女车祸发生后,全网舆论一片哗然,直到现在,雷军的口碑在网络上也是褒贬不一......

况且,纵观雷军、方洪波、周云杰等人,都是在战略的基础上,放大了自己的个人的魅力,从而达到引流的效果,说白了,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这个流量能不能一直玩下去,能玩多久?可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创始人IP,要缝合“割裂感”

运营创始人IP流量,关键在于产品和人设之间不能有割裂感,雷军为什么能带动小米汽车的销量?

首先得有小米全家桶、廉价神机这种便宜又好使的产品,然后才能靠亲民的形象,搭上流量这条快车道,在获得优质的产品体验之后,消费者又会认可雷军靠谱的形象,从而形成良性的认知闭环。

在产品上,高端啤酒的质量好,毛利高不假,但难卖也是真。市场在“牛市期间,这个打法没问题,”完全可以效仿大众汽车收购兰博基尼,比亚迪推出高端品牌仰望,走心不走量,树一个高端的心智在这,然后搭配一些价格更低的产品走量。

但问题是,市场并不“牛”,供给还是过剩的阶段。

说到心智,白酒本身就有高端属性,珍酒李渡的出身,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势能本身就是够的。

比如五粮液旗下子公司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售价十几元的啤酒,价格可能还不到主流的区间,但五粮液这三个字本身就自带流量,和当时的茅台冰淇淋一样,会让人有尝试的欲望。

这时候,创始人IP的作用,是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款酒,公关部门是不是可以给吴向东找个地摊,配上点串,然后再“吹牛”,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更符合啤酒的消费场景?也比高档酒局更亲民一些?

客观的讲,就算这款牛市够好,吴向东这个“网红”在C端给销售的支持可能也不够。

营销端,大珍的问题也类似,招商的目标以小商为主,就需要厂商,或者说吴向东给经销商提供足够的势能,这样经销商才好推广。

而且,珍酒、李渡,这两个品牌本身就很有历史底蕴,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掘,只是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

既然做短视频,吴向东是不是可以探秘自家酒厂?讲讲品牌故事?借着吴向东的资源拉上某个知名企业家一起喝喝酒?这样无形中就可以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放大自己的品牌优势。

这样下来,无论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能照顾到,也不会过多的消耗吴向东多年积累下来的白酒教父的声誉。

另外,相比其他白酒巨头,吴向东的优势在于珍酒李渡自家的产业,天眼查APP显示,吴向东间接持有六成以上的股份,这就意味着珍酒的决策链条简单,转向相对容易。

所以,既然做网红了,也想要亲近年轻人了,是不是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加码?

比如更年轻化的产品,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低度酒,调味酒等等,价格是不是也可以往下降一降?

产品低端化的同时,吴向东的打造的人设也说的通了,人设和产品之间就也就没有了割裂感。

玩互联网,这是传统酒企的劣势,吴向东开了一个好头,但是怎么落地,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做白酒行业的“雷军”,其实并没错,或许这也是下滑周期中,珍酒李渡能能否止住颓势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向善财经”(ID:IPOxscj),作者:向善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珍酒李渡 吴向东 创始人IP 白酒营销 业绩预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