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08月08日
国内AI应用半年报告:App和Web应用月活都在跌,AI搜索需求被验证,百度是DeepSeek流失用户最大接盘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国内AI应用报告显示,与海外市场火热不同,国内市场呈现出以移动App为主、PC端萎靡且双双下滑的格局。原生App增长停滞,而百度搜索AI摘要等插件化场景用户增长显著。AI搜索仍是主流需求,夸克浏览器月活领先。Token消耗量快速增长,但与国际巨头仍有差距。豆包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过亿月活AI应用。AI应用呈“四大梯队”格局,AI搜索引擎和综合助手遥遥领先,插件化“In-App AI”用户规模达6.3亿,成为AI落地“最小阻力路径”。原生App和PC网页端面临洗牌,通用型AI助手竞争加剧,场景化和任务流整合能力成为增长关键。

📱 **移动端AI应用承压,插件化成为增长新引擎**:QuestMobile报告显示,国内AI应用市场呈现出移动端App和PC端双双下滑的趋势,原生App增长停滞。然而,百度搜索AI摘要等“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已达6.3亿,这反映出用户更倾向于场景化、无感化的AI体验,插件化正成为AI落地“最小阻力路径”。这种模式也体现了用户对“大模型稳定输出结果”的诉求,一旦AI插件深度融入头部厂商业务流程并稳定输出,将更受用户青睐。

🔍 **AI搜索成为主流需求,夸克浏览器用户粘性突出**:报告指出,AI搜索是当前被验证的最主流需求,用户流失用户多转向AI搜索产品。夸克浏览器以其高频次的月活用户(平均每月打开65次,是百度的6倍以上)断层领先,微博智搜也表现突出,这表明用户对AI搜索的深度和便捷性有明确需求,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搜索产品将获得更高的用户粘性。

💡 **AI应用格局分化,场景深度融合与模型迭代是关键**:国内AI应用已形成“四大梯队”,AI搜索引擎和综合助手遥遥领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用型AI助手正经历博弈阶段,具备“场景钻精+任务流整合”能力的产品更易获得增长红利。例如,百度通过在应用内置“AI相机”,实现“拍、修、存、管”全链路体验,形成用户粘性。未来,AI产品需在模型能力突破、跨模态交互增强以及深度场景融合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 **PC网页端AI应用前景不明,需探索“AI+工作流”护城河**:PC网页端AI用户规模萎靡,八成玩家用户量在50万以下且负增长,这意味着基于Web的产品创新回报甚微,出海或成唯一选择。网页端应用亟需抓住窗口期,建立“AI+工作流”作为护城河,保留深度生产力工具优势。腾讯ima和百度橙篇等产品正通过深度集成和闭环流程,探索垂直领域的生产力中枢,为PC端AI应用指明了方向。

📊 **用户粘性与模型能力并重,手机厂商AI助手面临挑战**:互联网/AI科技企业通过模型迭代驱动用户增长,而手机厂商原生App因缺乏AI差异化能力和智能化升级滞后,在活跃度方面面临困境。尽管手机厂商在智能问答、图像编辑等场景有布局,并具备系统级整合优势,但面临模型能力、任务分解、工具调用等挑战。同时,多模态创作和多垂类场景覆盖的AI应用(如豆包)可能分流手机厂商AI助手对用户的吸引力。

QuestMobile 发布了 2025 年国内 AI 应用的上半年报告,总的来说,相比海外市场 app 和 web 市场都很火热的情况,国内市场的情况差别比较大。

简单来说,国内以移动 app 市场为主,PC 很萎靡,但都在下滑。

科技大 V 阑夕对报告进行了要点梳理:

    移动端和 PC 端两大场景 AI 产品的活跃用户规模双双下滑,分别少了 2000 万和 3000 万,原生 App 的大盘增长完全停掉了,相比之下,隔壁 ChatGPT 已经 7 亿周活,还忙着出防沉迷模式;

    QuestMobile 此次增加了插件市场情况,比如在百度搜索时用到了 AI 摘要就算一个活跃,这种功能化的场景,还有 5000 万的增量用户;

    11 亿网民,PC 端的 AI 用户顶天也就 1.8 亿,这太萎靡了,这意味着基于 Web 的产品创新完全没有回报,只有出海一条路可走,最后大概率要在避险策略下迁址新加坡;

    Kimi、文小言、纳米、星野、智谱清言、讯飞星火都上榜了用户流失的重灾区,猫箱更是跌了 55%,陪伴产品的留存不忍直视;

    DeepSeek 的流失用户里,超过一半去了百度,AI 搜索目前还是被验证的最主流需求,QQ 浏览器和夸克也都是接盘 DeepSeek 的剩余赢家;

    夸克的月活用户平均每月打开 65 次,断层领先,是百度的 6 倍以上,微博智搜排在第 2,表现同样突出;

    6 月全网 Token 消耗量 116.3 万亿,差不多是去年公有云全年的量级,涨得很快,也符合预期,不过对比的话,光是 Google 一家今年 6 月就消耗了 980 万亿 Token,口径或有差别,参考即可;

    在过亿月活级别的 AI 应用里,豆包是唯一一个还能有 2 位数增长的,11.4%的复合增长率,足够吊打所有竞品。

超 10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飞书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上半年 AI 应用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梯队”的应用格局,其中,第一梯队由 AI 搜索引擎、AI 综合助手两个赛道构成,已经遥遥领先,截止到 2025 年 6 月,二者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 6.85 亿、6.12 亿。

第二梯队由 AI 社交互动、AI 专业顾问组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 1.26 亿、1.11 亿。第三梯队由 AI 效率办公、AI 图像处理构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 0.69 亿、0.49 亿;第四梯队包括 AI 创作设计、AI 文案写作、AI 学科教育等等,均在 0.2 亿左右。

四大梯队应用的表现,落到应用模式上,形成三大类型模式的此消彼长态势。截止到 2025 年 6 月,“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 6.3 亿,“移动端-原生 App”用户规模为 5.7 亿,“PC 网页应用”用户规模为 1.8 亿,相比 3 月份变化分别为增长 0.5 亿、下降 0.2 亿、下降 0.3 亿。

“应用插件”的增长,反映出了用户使用 AI 时往往采用“场景化工具”的定位,更深层,则体现出用户对“大模型稳定输出结果”的诉求,一旦 AI 插件深度融入到头部厂商的业务流程之中且能持续输出稳定结果,“可选”就成了“优先选”,例如,百度 AI、夸克 AI 搜索的使用率分别达到 9.6%、56.0%;腾讯新闻的“新闻妹”、微博 AI 智搜使用率分别为 20.6%、3.8%。

用户的这种诉求,也恰好是“智能体”的机会所在。目前,最为广泛且可能突破的“手机智能助手(尤其是厂商预装)”正面临“任务难以闭环”的挑战,背后,则是模型能力、目标分解、工具调用等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旦取得突围,显然会迎来一次腾飞,百度通过在应用内置“AI 相机”,一站式完成“拍、修、存、管”全链路体验,形成了较高的用户粘性……

与此相关,PC 网页端玩家早已进入淘汰赛,八成玩家用户量在 50 万以下、68.8%玩家负增长;原生 APP 市场也进入洗牌期,整个上半年,近七成原生 APP 玩家负增长,尤其是手机厂商预装的 AI 手机助手,以及中长尾玩家,在使用场景缺失叠加同质化的问题下,增长乏力……


1、2025年6月,移动端AI应用规模达6.8亿,插件形态(In App AI) 的持续增长,底层逻辑来自用户对“无感化”AI体验的需求;手机厂商5.1亿体量暗示着硬件入口的价值重估。
2、赛道呈双寡头现象,即“搜索+服务”组合正重构流量入口,未来这种组合必然发生“服务融合”,指向智能体发展;上半年视频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标志着行业加速向“场景解决方案”的实用化转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AI搜索及AI综合助手赛道规模分别为6.9亿和6.1亿;此外,去年大热门的AI社交赛道,自今年2月起面临一定增长挑战。

3、软件服务商中,以拍摄美化行业布局(插件形态)最快,背后与短视频/社交所催生的“颜值经济”相关;旅游服务行业正以智能体为引擎打通产业上下链路

4、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平均每个App(已有AI落地的App)中有2.1个AI应用,再次验证插件形态是现阶段AI落地“最小阻力路径”。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拍摄美化类App中有5.5个AI功能落地,育儿母婴类App中有4.2个。

5、与移动端6.8亿用户规模对应的是,有效Token消耗量上升至116.3万亿,其中五大互联网集团占总消耗量的51.8%,达60.3万亿。

02

上半年,近七成 AI 原生应用月活呈负增长

1、三类形态应用中,原生App与PC网页端结构相似(金字塔结构),但PC网页端的长尾现象更突出;应用插件集中在100万至1亿规模区间,而亿级应用的孵化仍显不足。
2、上半年原生App整体复合增长率反映出市场已不存在“温和增长”的中间路线,中小应用的生存空间正被基础功能标准化及头部应用挤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67.4%的原生App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负增长。

3、通用型AI助手似乎已进入博弈阶段,具备“场景钻精+任务流整合”能力的产品正在收割增长红利;因此,AI时代产品增长逻辑已发生改变,即模型能力的突破及迭代的速度。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腾讯元宝App上半年复合增长率为55.2%,抖音即梦AI达33.4%。

4、社交类AI的退潮,除行业重心转移外,用户拟真度,交互形式等问题也导致用户流失;文案写作类产品被大模型原生写作功能替代;教育类产品还需更好嵌入具体教学流程中。

5、74.5%的插件形态应用保持正增长,但明显呈结构分化(不同量级区间增速差异较大),需时刻保持底层能力迭代,同时密切警惕“场景嵌入失效”。

6、Qbot(QQ浏览器)和AI微博智搜(微博)的高速增长,背后都具有共通性:平台借力、场景革命及场景融合的典型范式。
7、高考期间,大部分App都推出高考相关AI应用,相较之下,Qbot增长显著;这或为亿级应用带来启发:现阶段可考虑在核心场景基础上,同时孵化2-3个特色AI应用。
8、与原生App相似,近七成网页应用呈负增长,尾部应用竞争力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相较移动端高频特性,网页应用亟需抓住窗口期,建立“AI+工作流”作为护城河,保留深度生产力工具优势。
9、腾讯ima的深度集成正在实现AI时代工作台的愿景;百度橙篇以“检索-生成-编辑-输出”为闭环;两者均指向,未来网页端将向垂直领域收敛,并形成领域内的生产力中枢。

2、移动端两类形态的搜索应用均保持较好的粘性增长,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的差异直接反映出用户对两者的清晰定位:原生App满足深度搜索,插件形态满足即时响应。

3、DeepSeek作为原生类搜索代表,其流量下滑的背后是搜索需求仍在释放,R1模型效应仍在,但渠道发生分流。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DeepSeek App流失用户中,56.0%使用了百度,42.1%使用了QQ浏览器,39.4%使用了豆包。

4、AI应用使用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嵌的AI功能与主App在场景上的适配性及绑定深度;以输入法为代表的AI搜索虽具备强入口优势,但缺乏场景绑定

排除产品认知度问题,微信AI搜索的使用率低或与其双模式智能回答有关,即AI快速问答的结果已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诉求。

5、月人均使用次数则直接代表用户对AI产品的使用粘性;夸克自搜索框升级后,成效凸显;同属内容驱动的微博、腾讯新闻均找到了特定场景下的搜索驱动。
微博以泛娱乐类资讯,腾讯新闻以体育类资讯提升用户AI搜索频次。


1、互联网/AI科技企业以不断地模型迭代驱动用户粘性增长,而手机厂商原生App则因缺乏AI差异化能力及智能化升级滞后陷入活跃度困境。

2、目前手机厂商原生App的AI功能围绕智能问答、图像编辑和通话三大场景;其中,问答和图像场景均有AI应用布局,且不乏头部原生App及图片美化行业老牌玩家。

3、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和豆包在不同手机品牌用户中渗透率突破10%;豆包的多模态创作+多垂类场景覆盖可能会分流手机厂商的AI助手对用户的“吸引力”。(智能问答方面)

4、图像智能编辑场景下,手机厂商的系统级权限与无缝体验有望得到充分发挥;以美图秀秀为代表的玩家虽具备专业级图片编辑技术,但也需要孵化更多AI创意玩法。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美图秀秀旗下AI产品-AI修图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00.9万,较1月略微有所下滑。

5、毋庸置疑,手机厂商所具备的系统级整合能力,为下阶段Agent落地提供天然优势;就目前发展来看,距实现端到端任务闭环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本次参与测试的三款机型中,荣耀旗下YOYO助理智能化程度相对更高。

6、以百度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集团同样也在利用自身技术将单点需求整合成一站式AI解决方案,实现链路闭环。

场景选择上,百度以拍摄为任务起点,以照片智能化管理为任务终点,前后两端均为亿级规模大场景。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拍摄美化行业和云盘存储行业规模分别达2.9亿和2.4亿。

7、AI产品的价值实现依赖底层模型能力的突破及跨模态交互能力的增强,这些也是未来智能体发展的关键攻坚点。

本次参与测试的模型中,腾讯旗下混元T1模型在生图方面表现更具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kimi1.5模型在长文上输出速度较慢,或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近期流量下滑原因。

8、未来行业竞争已明晰:要么成为用户心智“唯一选项”,要么深度嵌入不可替代的工作流节点,而模型迭代速度、场景深耕能力与生态整合效率,将成为AI产品未来发展的关键筹码。


1、全赛道用户规模TOP1 AI应用榜

2、AI原生App用户规模飙升榜

3、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飙升榜


4、AI-PC网页端用户规模飙升榜



更多阅读

Gamma 创始人:小团队创业是共识,怎么做好才是最大的问题

御三家打起来了:OpenAI 开源、谷歌发布可交互的世界模型、Claude 4.1 成了编程新旗舰

别听模型厂商的,Prompt 不是功能,是 bug

YC 2025 407 家创企复盘:B2B 模式占主导,AI 编程过度饱和,最大的机会还没人注意到

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应用 QuestMobile 移动端AI AI搜索 插件化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