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手看财经
主犯张琨还是美国留学生,从美国高通跳槽到华为,还当上了海思技术总监,这履历够牛吧?可谁能想到,2021年他离职后,撬走20多个华为研发人员,成立尊湃通讯。结果呢,华为一查,好家伙,芯片技术泄露,损失超亿元!这可不是小钱,关键是对国产芯片研发打击太大了。
张琨,美国名校留学、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干过、回国进了华为海思还一路做到技术总监,妥妥的顶尖人才。
在华为那十年,他负责的团队搞出了不少用在手机、平板里的关键芯片,出货量巨大,奖项也拿了不少,年薪更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按理说,这样的人才,正是国家突破芯片“卡脖子”技术急需的栋梁。可偏偏,他把这份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2021年,他选择了离开华为去创业。
他创立的尊湃通讯,定位也是搞高端通信芯片。靠着他在圈里的名气和资源,公司起步飞快,团队阵容豪华,不少核心成员都是他从老东家华为或者像高通这样的国际巨头挖来的。
更厉害的是,公司成立没多久就拿到了好几亿的投资,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和投资机构。
表面上看,这又是一个科技精英创业的神话故事。但光鲜的背后,却藏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根据后来官方的调查通报,从公司筹备开始,张琨和他的同伙,就用高薪和公司股份当诱饵,去挖华为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
这些人,在离职前,就偷偷摸摸地把华为的芯片技术信息,用抄写、截屏这些手段搞出来,带到了新公司尊湃。
尊湃搞的芯片,关键技术点几乎就是照搬华为的,研发速度快得离谱,这才引起了华为的警觉。
纸终究包不住火。到了2023年,华为通过法律手段申请冻结了尊湃公司的财产,案子正式进入了司法程序。
经过详尽的调查和鉴定,官方确认尊湃搞的芯片,里面关键的技术点,跟华为的商业秘密高度雷同,构成了实质性的侵权。
这行为直接导致华为的独门技术泄密,损失巨大。
最终,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张琨因为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还罚了巨款;跟他一起干的另外十几个人,也分别被判了刑、罚了款。
这个案子刚判完没几天,国家网信部门又约谈了一家国际芯片巨头。网信办明确指出,这家公司的芯片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能“追踪定位”甚至被“远程关闭”。
尽管这家公司自己辩解说没有后门,但国内的企业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不少公司宣布转向使用国产芯片,一些国产芯片的订单排期一下子拉得很长。
这两件事,一内一外,放在一起看,信息量巨大。咱们国家在奋力突破芯片技术封锁的关键时刻,最大的威胁可能不仅仅来自外部打压,有时恰恰来自内部。
像张琨这样拥有顶尖技术背景、深谙行业规则、又掌握核心机密的人,一旦起了歪心思,造成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他们利用了国家求贤若渴的心态,利用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信任,也利用了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把本该用于科技攻关的才智,用在了盗窃和抄袭上。
所以,这两件事合起来看,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就是:芯片自主这条路,真是一刻都不能松懈,也一点侥幸都不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