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04日
《封神》未封神,北京文化难翻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春节档的表现未达预期,严重拖累了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影片票房失利导致电影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至-172.43%,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2.32亿元。曾以打造爆款电影闻名的北京文化,在长周期、大制作的《封神》系列项目上未能延续辉煌。文章回顾了北京文化从《战狼2》到《封神》系列的项目历程,分析了公司连续亏损6年的困境,并探讨了当前电影市场冷热不均、头部影片虹吸效应显著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尽管《封神第一部》和《南京照相馆》等影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封神2》的失利对公司整体扭亏为盈的挑战依然严峻。

🎬 **《封神第二部》票房不及预期,导致北京文化电影业务毛利率大幅亏损。**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春节档上映后,口碑迅速下滑,最终票房仅为12.38亿元,远未达到市场预期。这直接导致北京文化电影业务毛利率骤降至-172.43%,成为公司上半年巨亏2.32亿元的主要原因。

📈 **北京文化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滑,反映出业绩的结构性问题。**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大增1944.24%,但归母净利润却巨亏2.3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10.29%。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表明其核心业务(电影)盈利能力出现严重问题,主要由《封神第二部》的失利所致。

💰 **《封神》系列项目投入巨大,制作周期长,风险高,已成为北京文化业绩的沉重负担。** 该系列三部套拍,制作投入据称超过30亿元,周期长达5年。尽管《封神第一部》取得了一定的票房和奖项,但整体成本高昂,盈利能力有限。而《封神第二部》的失利,使得这种长周期、高投入的模式难以为继。

📉 **北京文化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制造机”,但自2019年以来,因多重问题已连续6年亏损。** 公司曾凭借《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多部成功影片获得市场认可,但随后因商誉减值、内部控制等问题,导致业绩下滑。目前,公司正面临严峻的扭亏为盈挑战。

📊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的特点,头部影片“虹吸效应”明显,对中小影片和投资方造成压力。** 上半年市场虽有复苏,但主要由《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少数头部影片驱动,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热门强片匮乏、新片数量下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投资热情和整体盈利空间。

文 | 斑马消费,作者 | 陈碧婷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春节档的表现,在影片主控方北京文化的财报中得到了体现。

今年上半年,因《封神2》票房不及预期,北京文化电影业务毛利率低至-172.43%,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2.32亿元。

曾擅长打造爆款电影的北京文化,未能在长周期、大制作的《封神》系列上再度封神。连续亏损6年后,公司能靠什么项目扭亏为盈?

《封神2》拖累业绩

《封神》系列东方奇幻神话史诗大片,未能复制北京文化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神话。长周期、大投入的制作模式,已严重拖累公司业绩。

上周五晚间,北京文化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大增1944.24%;归母净利润-2.32亿元,大降610.29%。

这剧烈的一升一降,最核心的影响因素,是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封神》是北京文化主控的系列大片,该项目于2018年开始启动,三部套拍,制作周期长达5年,据称制作投入超过30亿元。这一制作模式、制作周期和投入规模,在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2021年,公司为分散投资风险、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将三部影片各25%投资份额,以6亿元对价(实际支付5.5亿元),转让给了西藏慧普华。协议约定,西藏慧普华享有要求公司按原转让价格回购其持有的影片投资份额及投资收益分配权的权利,同时按年支付转让费利息。

2023年6月,《封神第一部》正在上映预热期,西藏慧普华要求北京文化回购这部影片的投资份额。2024年2月,该公司陆续将《封神2》和《封神3》的投资份额转让给了其他投资方。

2023年7月20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累计总票房超过26亿元,观影总人次超过6000万,打破了当年动作片内地票房、动作片观影人次等4项纪录;荣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个奖项。

即便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由于整体制作、宣发等直接及间接成本较高,这部影片仍然很难赚钱。

2023年,北京文化99.43%的收入来自电影,基本就是靠《封神第一部》。当期,公司电影业务的毛利率-9.09%。受多重因素影响,该年度,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5.50%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大降359.02%,亏损2.80亿元。

好在,《封神第一部》积累了较好的口碑,给后续两部打下了良好的观众基础。

经过1年多的打磨,《封神第二部》于今年1月29日上映,与众多大片争夺春节档电影市场。

有前作的口碑和悬念打底,《封神第二部》的上映,吸引了大片观众走进影院捧场,首日实现票房3.83亿元,表现不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后,影片的口碑快速走低,过亿日票房仅维持了3天,到2月11日,日票房已跌破千万,再也未能翻身。最终实现票房12.38亿元。

结合该片的票房和片方分成比例等数据,我们可以大致测算出,北京文化在《封神第二部》的投资份额在27%左右,该片的总投入可能超过11亿元。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电影业务实现收入1.15亿元,占比公司当期营收的72.82%,该板块的收入主要来自《封神第二部》,该核心业务毛利率-172.43%。

暑期档正在热映的《南京照相馆》,即将上映的《东极岛》,北京文化都参与了投资。《南京照相馆》票房表现不俗,平台预测总票房将超过41亿元。即便这部影片能为公司带来不错的投资收益,也难以弥补主控影片失利产生的亏空。

电影市场冷热不均

北京文化曾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制造机,在多部影片上,表现出了自己超凡的投资眼光。《战狼2》更是一战封神。

2015年上映的《战狼》,虽然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5.4亿的票房成绩,在商业层面上,还谈不上大成功。所以,对于投资更大的续作,并不是所有主流影视公司都有信心。

在北京文化的发行运作下,《战狼2》于2017年暑期档上映,斩获56.94亿元票房,曾长期霸占中国电影票房榜冠军宝座,直到2021年,才被《长津湖》以微弱的优势超越。

之后,北京文化仿佛瞬间开挂,先后主导了《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正是凭借多部票房大卖的影片,从旅游行业转型影视的北京文化,在中国电影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2019年以来,因商誉减值、内部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北京文化之前多年打造的良好局面瞬间瓦解。到2024年,公司已连续6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形势,也没有给北京文化留下太大的翻身空间。

上半年,内地电影总票房292.3亿元,同比增长23.0%,居影史同期第三;观影人次6.41亿,同比增长16.9%。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复苏态势。

助推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哪吒之魔童闹海》。该片以154.46亿元票房,跻身全球影史前五,扛下了上半年中国内地52%的票房份额,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

在经历了1-2月的爆发式增长后,3-6月中国电影市场严重遇冷,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

上半年,票房过4亿元的单日达到21天,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低于2000万元的冷淡日长达27天,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天。

《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片独大,导致热门强片匮乏。上半年上映的新片中,仅有22部票房过亿,比去年同期减少10部;5亿-10亿元票房影片仅2部,大幅低于往年。

这样的市场环境,已严重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投资热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影片备案数量明显下滑,1-5月累计备案1041部,同比减少284部。市场供给下降显著,尤其是国产新片数量回落明显。上半年上映国产新片141部,同比大幅减少53部。

今年的暑期档,原本市场已不抱太大希望。直到《南京照相馆》的口碑和票房双双走高,才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北京文化 封神 电影投资 业绩 电影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