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I Coding实在是太热闹了,缺席的大模型厂商基本可以被开除出第一阵营了。
昨夜今晨的沸腾终于轮到了阿里,Qwen-Coder登顶全球开源模型编程榜,性能对齐Claude 4。
其实Qwen这么晚才下场反而是我比较在意的,好在晚有晚的好处,那就是准备充分,因为训练得足够熟练,Qwen-Coder在实际工作时能调用的工具量是远高于Claude 4的,非常有助于效果的追赶。
是的,在模型层,Claude 4的编程能力依然是最能打的之一,唯一的问题就是贵,前几天看到一个程序员整活,给Claude 4配了一台设备,授予控制权供它自由发挥,一天下来最大的乐子是收到了几百美金的新增账单⋯⋯
不过因为AI Coding的杠杆性,对于模型成本的考虑在此前并没有太高的优先级,毕竟和时间成本相比,单月几十美金的标准费用已经很划算了,所以AI Coding几乎是这波AI浪潮里最早也是唯一具有盈利确定性的赛道。
但在Agent时代到来之后,Tokens的消耗眼看着呈指数级增长,被「智能带宽」卡脖子的情况必然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Qwen-Coder主打「同性能价位最低、同价格性能最强」,多少有些白衣骑士的人设。
这也可能是第一个为Agent而生的编程模型,看报告就知道了:
「Qwen3-Coder具备出色的Agent能力,尤为擅长解决多步骤的长任务,它能通观全局自主安排工作内容,支持Agent调用各种工具深入钻研,最终解决复杂编程任务,基于Qwen3-Coder,网页开发、AI搜索、深度研究等智能体应用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
一句话总结,就是旧的市场他强任他强,新的市场必有我的一顶王冠。
就像Qwen家族已经是全球下载量最高的来源模型,Qwen-Coder也要用质价比这张王牌,继续降低编程门槛,打破20美金/月起步、200美金/月能爽的约定俗成,让更多的普通人也能享受数字造物的乐趣。
还有一个细节是,Qwen-Coder的API是能和Claude Code、Cline等工具协同使用的,这已经不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了,而是把三个诸葛亮凑在一起搞末位淘汰制⋯⋯
只要价格能打下来,专业的程序员完全可以自由组建「AI员工矩阵」,择优验收各自最擅长交付的工作成果,获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产力。
就像黄仁勋前几天来中国时讲自己是怎么把AI当牛马用的,他会同时用ChatGPT、Gemini、Claude和Perplexity四个产品,每次有需求就同时发给它们,然后把各自的答案交叉返回过去让AI参考,由此提高结果质量。
我很认同他的观点:「我认为未来这也是一种安全机制——你会有很多不同的AI,它们之间会形成冗余、平衡和交叉验证的机制。」
目前Qwen-Coder的定价策略是根据输入/输出的Token数阶梯计费,差不多是Claude 4的1/3,刚看到阿里又搞了限时5折的优惠,只能说所有编程模型接下来都不太能睡得着觉了,太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