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3日
[成 果] 青岛港来了“海上混动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投用,标志着港口装备绿色升级迈出重要一步。“氢电拖1”轮全长39米,是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创新搭载“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该系统采用集装箱式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和宁德时代最新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总容量达7838千瓦时,可输出7000匹马力,实现续航与动力的完美平衡。其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同时,该轮还具备轻量化设计、经济动力双模式以及先进的北斗技术集成系统,实现了从“盲航”到“智航”的升级,显著提升了港口作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

🚢 **零碳排放的创新动力系统**:“氢电拖1”轮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并在运行过程中仅产生水,实现了真正的零碳排放,是港口绿色环保船舶的典范。该系统由集装箱式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和宁德时代最新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组成,总容量高达7838千瓦时,可输出7000匹马力,有效平衡了续航与动力需求。

🌿 **显著的环保效益与节能设计**: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氢电拖1”轮的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对降低港口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轮采用轻量化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船舶的空船重量,以降低推进和作业能耗。其推进系统还设有经济和动力两种工作模式,可根据不同工况一键切换,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 **智能化升级与协同作业**:“氢电拖1”轮的驾驶舱应用了基于北斗技术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将航行数据以沉浸式全息画面的形式呈现,解决了传统设备分散和视线遮挡的问题。该系统能够实时接入港口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与岸桥、集装箱的毫米级协同作业,并具备路径优化、碰撞预警等功能,将拖轮的航行能力从“盲航”升级为“智航”,显著提升了港口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 **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氢电拖1”轮的运营,青岛港已建设了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为氢能船舶和车辆提供加氢服务。同时,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装置,能够让拖轮在作业间隙高效补能,充电效率提升了200%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氢能拖轮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正式投用——

“氢电拖1”轮。张进刚摄

“氢电拖1”轮船长周子祥正在驾驶台调试。本报记者 宋迎迎摄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 讯 员 生训友

    盛夏的胶州湾,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7月16日清晨,晨曦微露,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已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四艘拖轮迎着风,稳稳驶向远处即将进港的大船。其中,一艘拖轮身姿矫捷。它个头不大,动力却异常强劲,船身上“氢电拖1”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它正是全国首艘氢电拖轮,也是全国马力最大、锂电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轮。其创新搭载“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排放。

    “小块头”蕴含大能量

    “氢电拖1”轮长39米,由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设计、镇江船厂承建,今年6月在青岛港正式投用。此次,它执行的任务是辅助15万吨巨轮“达飞利拉”号靠泊。与万吨级的巨轮相比,“氢电拖1”轮显得“身材娇小”。

    待完成系缆作业,与“达飞利拉”号紧紧绑定在一起后,“氢电拖1”轮开始发力,拽着船头向码头驶去。“这船开起来动力很猛,别看它个头不大,肚子里可装着强劲的动力系统。”“氢电拖1”轮船长周子祥介绍说,“氢电拖1”轮搭载的“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能输出7000匹马力。

    7000匹马力的背后,是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串联混动的完美融合。“拖轮搭载的集装箱式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青岛港轮驳公司指导轮机长孙腾蛟介绍说,锂电池则采用宁德时代最新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锂电池总容量7838千瓦时。

    这种“氢锂双擎”的创新组合,让拖轮在满足港口频繁启停、短时高负载作业需求的同时,实现续航与动力的完美平衡。

    “简单说,它就像一台‘海上混动车’。”周子祥打了个比方,锂电池提供瞬时高功率输出,氢燃料电池则保障长周期稳定供电,二者协同工作使“氢电拖1”轮在港内助泊作业中能释放82吨的强悍拖力,静水航速可达14.2节。

    绿色节能零排放

    传统港口拖轮是名副其实的“油老虎”,一艘船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几百辆小汽车的排放总和。而“氢电拖1”轮的诞生,直接颠覆了这一局面。它采用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作为船舶电力来源,在运行过程中仅产生水,实现了零碳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船舶。

    “‘氢电拖1’轮的投入使用,将使港口作业大幅降低碳排放。”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副总经理张雷介绍,“氢电拖1”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

    除采用清洁能源动力系统之外,设计团队在船体构造上也下足了功夫。“氢电拖1”轮采用轻量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船舶的空船重量,达到降低船舶推进和作业能耗的目的。

    此外,“氢电拖1”轮推进系统具有经济和动力两种工作模式。选择经济模式时,电机加速曲线更加平缓,可满足拖轮正常的港内作业任务,让船舶续航力更加持久。在动力模式下,动力输出更为强劲,为拖轮助力大型船只靠离泊、在恶劣天气下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保障。

    “两种模式根据工况一键切换,可满足不同功率需求。”周子祥说。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氢电拖1”轮在噪声控制方面优势显著。“这船开起来几乎没有震动和噪声。”周子祥说,他以前在柴油动力的拖船上工作,船加速过猛时烟囱就会冒黑烟,且噪声大得震耳朵,而“氢电拖1”轮运行起来安静得像电动车。

    “盲航”升级为“智航”

    走进“氢电拖1”轮驾驶舱,驾驶台颇具科技感,三块屏幕组成的综合显示屏环绕着驾驶位,将航行数据化作沉浸式全息画面。显示屏还能全自动升降,有效解决了驾驶员视线受遮挡的问题。

    周子祥介绍,驾驶台应用基于北斗技术的多功能集成系统,实现一套系统替代传统ECS电子海图、全球定位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解决了传统船舶设备分散的问题,还为船舶安全航行、船岸协同管理提供了支持。

    “北斗集成系统可实时接入港口数字孪生平台,与岸桥、集装箱实现毫米级协同作业,路径优化、碰撞预警等功能也一应俱全,让拖轮从‘盲航’升级为‘智航’。”周子祥说。

    为支撑氢电拖轮“氢”装上阵,青岛港持续推进加氢站、智能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青岛港在前湾港区建设了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为“氢电拖1”轮和氢能集卡提供加氢服务。该港口还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装置,让拖轮在作业间隙即可完成补能,充电效率提升200%以上。

    “‘氢电拖1’轮的入列,是青岛港响应‘双碳’目标的重要成果。未来,青岛港将以该轮为核心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推动港口装备绿色升级,引领港航业绿色转型。”山东港口青岛港安全环保科技部副部长齐斌表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氢电拖轮 零碳排放 绿色港口 智慧航运 能源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