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22日
[教 育] 盐城工学院:校地协同破解“水质型缺水”难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盐城工学院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合作,对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进行优化提升。该项目旨在总结13年运行经验,解决水质型缺水难题。通过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运用生态学原理、水动力学和数学模型,构建了“水生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建立了综合预警系统。同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让学生参与实践,并建立校外研究生工作站,采用“产—学—研—用”四阶段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多学科协同攻关水质难题:** 面对盐城地区“水质型缺水”的挑战,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整合环境、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专家,组建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团队深入盐龙湖水源地,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水生生物群落变化与水环境的响应机制,并融合水动力学、环境工程与数学模型,构建了“水生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为精准调控水动力提供了科学依据,显著提升了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 **构建综合预警与应急体系:** 针对水源地可能出现的藻类水华、鱼类死亡、外河水质恶化等突发风险,该科研团队整合了环境科学、信息技术和生态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成功建立了一套综合预警系统及应急处理预案。这套系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大大增强了水源地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 **产教融合促进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 盐城工学院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共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企业作为核心实践基地。学校鼓励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的本科生参与实际的水质监测、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工作,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此外,通过建立校外研究生工作站,将学生培养关键环节置于企业,实行“产—学—研—用”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 **科研成果显著,服务地方发展:** 迄今为止,盐城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在水源生态净化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多项国家及省级基金项目,发表了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获得了10余项专利授权。这些研究成果不仅直接应用于盐龙湖水源地的优化升级,也为保障民生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体现了学校“扎根地方、融入区域、服务全国”的科创理念。

    ◎本报记者  裴宸纬

    通 讯 员  李  璇  王丽坤

    近日,盐城工学院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共同召开盐龙湖水源生态净化系统优化提升工作交流会,旨在系统总结盐龙湖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13年来的运行经验,科学诊断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优化升级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这是盐城工学院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构建“校地双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城工学院积极推动科研转化,让成果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着力加强水环境治理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的深化应用,助力盐龙湖等水源净化系统实现智能化升级。”盐城工学院副校长丁成说。

    整合多学科知识

    盐城地处江苏省里下河水网地区,水资源虽然丰富,却面临严峻的水质问题。受上游工业、生活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水质型缺水”成为困扰该地发展的难题。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环境、能源、化工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各展所长。”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天明说,该校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开展合作,组织盐城工学院水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组建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全力攻克饮用水安全保障难题。

    团队负责人李璇介绍,科研团队深入盐龙湖水源地,开展全方位监测与研究。团队基于生态学原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分析水生生物群落变化与食物网结构,探究其对水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为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保障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还融合水动力学、环境工程与数学模型方法,深入研究水动力条件对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生长及出水水质的影响,成功构建了“水生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据此制定了精准的水动力优化调控方案。

    此外,通过整合环境科学、信息技术与生态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团队建立了涵盖藻类水华、鱼类死亡及外河水质恶化的综合预警系统及应急处理预案,显著提升了水源地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团队成员围绕水源生态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展开了大量科研。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10余项专利获授权。”陈天明说。

    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孔剑锋介绍,该校深化产教融合,在提升办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地方发展。

    盐城工学院水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所携手盐城市水务集团,共建盐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校政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该校将盐城水务集团打造成核心实践基地,组织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本科生参与日常水质监测、运行维护、数据分析等工作,实现理论学习与现场感知的无缝衔接。相关科研团队的研究课题直接来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可迅速在工程现场得到应用验证和反馈优化。

    学校还建立校外研究生工作站,将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放在企业,畅通校企合作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联动培养通道,形成“理论学习在先、企业实习随后、项目研究对接、实践应用贯穿”的“产—学—研—用”四阶段递进式培养模式,让研究生参与企业生产与运维管理全过程。这切实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盐城工学院将继续秉持‘扎根地方、融入区域、服务全国’的科创理念,深化与盐城市水务集团及其他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加大科研投入,为保障民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丁成表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盐城工学院 水源净化 产教融合 水环境治理 饮用水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