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07月18日
“小孩太幼稚大人刚刚好”,今年最火的时尚风潮是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童趣风(Kidult)作为一种融合了孩童喜好与成人审美的风格,正席卷时尚、珠宝、家居等多个领域。从Labubu、Jellycat到Hello Kitty,众多童趣IP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满足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和不确定性中对情感慰藉和社群认同的需求。这种风格的兴起,不仅是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成年人在压力之下寻求自我表达、释放内心孩童一面、以及构建个人独特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它打破年龄界限,将玩乐与艺术、怀旧与创新巧妙结合,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和心理调适机制。

🧸 **童趣IP的广泛流行与情感连接**:Labubu、Jellycat、Pingu、玲娜贝尔等童趣IP产品,凭借其鲜明的形象和情感共鸣,深受消费者喜爱。从十几元的平价商品到数万元的高端配饰,童趣风的联名产品覆盖广泛,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产品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成年人在压力下寻求情感慰藉、怀旧童年、以及表达内心柔软一面的一种方式,如同“成年人的奶嘴”。

🛍️ **“痛包”与社群认同的崛起**:以“痛包”为代表的极繁主义包挂文化,是Z世代社群认同和自我表达的体现。通过展示喜爱的IP形象、徽章、票根等物品,消费者能快速识别同好,建立社群联系。这种文化源于日本御宅族,已演变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展现了“我爱故我在”的自信与无畏。

🎨 **童趣风的历史演变与文化根源**:童趣风的兴起并非偶然,可追溯至二战后西方“婴儿潮”一代对传统规则的反叛,以及波普艺术将大众文化引入艺术殿堂。从Mary Quant的迷你裙到Paco Rabanne的非传统材质服装,再到Louis Vuitton与村上隆的联名,童趣元素逐渐渗透并最终成为主流时尚力量。日本的卡哇伊文化和香港的街头潮流玩具文化也对其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童趣风的现代解读与心理功能**:当代童趣风的流行,尤其在Z世代中,与经济波动、全球疫情等因素紧密相关。它提供了一种情感疗愈和安全感,满足了人们对真实性、社群归属的需求。通过“重新养自己”和打造“痛包”等方式,个体在可控的微观世界中抵抗不确定性,投射情感,并与同好建立连接。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而非简单的“装嫩”。

💡 **“治愈性消费”与精神飞地的构建**:童趣风的极繁主义风格,与传统向上炫耀财富的极繁不同,更侧重于向内疗愈自我。在经济承压时,小额愉悦型消费(如童趣产品)成为心理代偿方式,如同“口红效应”。童趣风为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合法且富有创造力的“飞地”,让他们可以在严谨的成人世界中保留天真烂漫、好奇心和创造力,实现精神上的进化与重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Eloise Ji

labubu爆火之际,据说为labubu“定制改娃”的玩家们单子已经排到了年底。在此之前,此类童趣IP早已走红全网:被誉为“成年人的奶嘴”jellycat,从牛油果、巴塞罗那熊、邦尼兔到茄子、荷包蛋、保温杯,网红产品迭代了无数个,即使定价高昂,也无法阻拦玩家们的热情。

或许你还在社媒平台见过这只小企鹅,它出自一部瑞士和英国联合出品的黏土动画《PINGU》(企鹅家族),小企鹅生动鲜活的肢体语言与温馨友爱的故事氛围,让世界各地的观众爱不释手。pingu的表情包四处流传,联名周边出了一波又一波,许多忠实粉丝不惜价格购入全套摆在家中。

童趣风产品的联名覆盖全价位,低至十几块,高达几万元,无差别攻击所有人的钱包。名创优品与chiikawa的联名深受欢迎,周生生与三丽鸥家族合作推出Hello Kitty系列饰品。此外,童趣风在珠宝领域也有不少杰作:梵克雅宝Lucky Animals系列,宝格丽Festa高级珠宝系列的小蛋糕戒指、气球项链、棒棒糖胸针,激发出消费者的满满少女心。

人们对童趣风玩偶明目张胆的偏爱,也让它们不知不觉爬满了包包,地铁上随处可见挂上玲娜贝尔等迪士尼IP玩偶的包包。这股风潮还辐射了大量欧美人群,部分要归功于去年Balenciaga和Miu Miu秀场上琳琅满目的包挂,鲜艳的神气,昭示着包包拥有者的小趣味。也有人将项链等饰品改造成包挂,忙得不亦乐乎。不必担心撞款,还收获了DIY的成就感和好心情,同好可以彼此交流借鉴灵感,何乐而不为?

法式时尚偶像Jane Birkin喜欢在铂金包上挂满各种挂件,算是这种潮流的鼻祖

与此类极繁主义包挂类似,如今的人们如此热衷于向世人宣告自己中意的IP形象,他们将一个寻常包包的正面打造成IP的移动橱窗甚至是“移动神龛”,内置吧唧(badge的音译,徽章)、玩偶、票根等物品,一派姹紫嫣红。这也就是所谓的“痛包”,它的诞生和流行与日本御宅文化、Z世代社群认同需求脱不开干系:同一主题IP的受众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识别同好,相约去同人展大肆吃谷( “谷子”即Goods物品的音译),自制周边与他人交换,带动吃谷经济持续火热。痛包与谷子文化的崛起证明,曾被主流视为羞耻的宅行为,已然进化成Z时代生活态度的宣言:我爱故我在,无惧他人目光,而这也恰恰是童趣风标志性的表达。

童趣风Kidult,顾名思义,kid孩子+adult成人的奇妙混合体,它的受众是那些生理成年但心理保留一定孩童喜好的群体。他们对童年文化符号(如卡通、玩具、游戏等)表现出强烈偏好,致力于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和时尚风格,一定程度上拒绝传统成人社会的规则束缚。童趣风的标志性美学元素包括高饱和度色彩、复古卡通元素、夸张的造型和幼稚化设计,这种风格突破了传统年龄界限的设计范式,在时尚、家居、娱乐等领域遍地开花,印证了那句俏皮话:对小孩太幼稚,对大人刚刚好。

童趣风一路走来背后的社会心理可谓耐人寻味。二战后经济复苏,西方“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长成青年人,他们成长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接触到了电视、摇滚乐等新兴大众文化,强调个性、反叛权威、追求享乐,对传统成人世界的刻板规则(包括着装规范)产生厌倦。波普艺术开始走红: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等艺术家将漫画、广告、消费品等低俗大众文化元素引入高雅艺术殿堂,为日后将卡通、玩具等元素融入时尚开辟了美学先河。

这一时期,童趣元素展露含蓄的萌芽,一些设计师和亚文化风格中,已开始试探性地引入具有非成人化和玩乐感特质的元素:Mary Quant推广的迷你裙,本身就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挑战,其缩短的比例带来一种活泼俏皮的年轻感;Paco Rabanne使用塑料片、金属链等非传统材料制作服装,类似玩具的材质和走动时哗啦作响的音效带来一种非常规的游乐体验;André Courrèges创造的简洁几何廓形、白色靴子与酷似头盔的帽子,也自带一种成人版太空玩具的既视感。

分别是Mary Quant、Paco Rabanne、André Courrèges的代表性服饰

时间进入七八十年代,全球化加速,消费主义盛行,日本经济腾飞,其独特的动漫和御宅族文化开始向全球输出,卡哇伊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Hello Kitty为代表,凭借其可爱纯真、模糊年龄边界的留白形象辐射全球。1988年,玩偶首登高级时装的舞台,Franco Moschino用一圈毛绒小熊装饰衣服的领口,一圈装饰帽檐;隔年,法国女演员Vanessa Paradis身着Jean Charles de Castelbajac设计的史努比外套走上T台,他将史努比玩偶夸张堆叠直至成为服装本身。这位设计师一向喜爱童趣风,青蛙玩偶、天线宝宝、扑克牌等元素轮番上阵。

九十年代末,香港艺术家Michael Lau于1999年创作的Gardener”系列人偶,将12寸可动人偶与街头潮流文化结合,挑战玩具与艺术的定义,标志着玩具成为面向成年人且具有艺术和收藏属性的文化产品。进入21世纪,日本Medicom Toy的塑料熊型玩偶BE@RBRICK进一步推动这一潮流。许多经典童趣IP善于运用留白属性,化身不同艺术家和联名笔下潜力无限的画布,供观者安放童心的同时进行自我投射。

《Mean Girls》剧照

过去的壁垒被依次凿开,潮流文化从地下走向主流,高级时装屋也顺理成章将它发扬光大。此处不可不提2003年Louis Vuitton与村上隆的联名:将这位艺术家标志性的多彩Monogram、樱花、卡通花朵等图案印在LV经典包袋上,席卷全球明星的街拍。此举彻底打破了奢侈品与流行卡通艺术之间的壁垒,证明了童趣元素的巨大商业价值,是Kidult时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如今的人们怀念千禧年代“经济上行的美”,怀念Y2K的糖果色、镭射花纹、卡通科技感,无一不带有强烈的Kidult色彩。

LV之后,许多奢侈品牌也设计了不少童趣风单品。西班牙品牌Loewe前艺术总监Jonathan Anderson的设计手笔里常见各种童趣艺术巧思和文化情怀,让秀场模特上身绽放一朵巨型红掌花,手握近乎一比一还原真鸽子的鸽子包,还与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推出联名系列,是kidult风格赛道里童趣匠心、人文艺术与大众审美的最小公倍数。快时尚推波助澜,H&M, Uniqlo等品牌大量推出与迪士尼、动漫、艺术家、潮玩IP的联名系列,降低了Kidult风格的门槛,使其成为大众日常穿搭的一部分。由此,Kidult童趣风真正加入全球性主流时尚力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进化,数字原住民Z世代的童趣风也在演变中。他们经历经济波动与全球疫情,更追求安全感、真实性与社群归属。面对重重压力和不确定性,带有童趣、怀旧、萌宠元素的消费添了一重情感疗愈的功效,毛绒玩具和可爱小物成为情绪安抚剂。他们排斥千篇一律,渴望通过独特甚至小众怪异的单品表达自我,青睐labubu等童趣IP那种绵里藏针的攻击性可爱,社交平台上风靡的阴阳怪气式表情包正是一大佐证。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自小接触了虚拟偶像如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元宇宙时尚也为Kidult提供了全新的表达和消费场景。数字化的可爱形象和虚拟物品由此成为这一代Kidult的新兴载体。他们更注重社群归属感与同好链接,而痛包本就是一个快速吸引同好的展示橱窗。

这几年有一句流行语叫“把自己重新养一遍”,玩偶爱好者通过精心制作娃衣、展示娃的养育过程,构建可控的微观世界以抵抗外界的不确定性,也将自己渴望得到的爱与关心投射在娃身上,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彰显自我的趣味,维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与创造欲,还能反哺自身抚慰心灵,在社群中找到归属。

纵观童趣风的演变历史,我们会发现Kidult童趣风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童年与成年的边界不断被协商、模糊甚至重构的历史。它远非肤浅的装嫩行为和对逝去年华的强行挽留,而是现代个体在应对快速变迁、压力丛生的社会时,演化出的一种值得细品的文化策略与心理调适机制。

有人可能发现了盲点:童趣风往往与极繁主义挂钩,极繁主义又时常流行于经济上行期(17世纪欧洲的巴洛克、洛可可风,就诞生于贵族享乐与社会繁荣阶段),为何会在当下如此流行?

洛可可风格的油画

如果说传统极繁是向上炫耀财富,那么当下童趣极繁是向内疗愈自我。从经济行为学视角来看,这可以算是“口红效应”的变体,当大额消费(如房、车)受限时,消费者更倾向小额愉悦型消费进行心理代偿。这一趋势或许会随着经济复苏而转化形态,但治愈性消费底层逻辑不会改变,毕竟,负重前行的成年人无论怎样都拥有幼稚三秒钟的权利。

长大成人是终将降临的仪式,然而内心深处可以保留对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勃勃生机、奇思妙想的渴望,Kidult风格便是那片合法且富于创造力的飞地。童心并非童年的专利,而是人类精神中一种永恒的可再生能量。只要心中永远保持一份对未知疆域的好奇心和行动力,我们永远可以重新开始,向更年轻却更优越版本的自己进化、进化。

《007:大幕天降杀机》电影截图

References:

https://www.sohu.com/a/783401584_121119292

https://www.madamefigaro.hk/art/michael-lau-%e5%b1%95%e8%a6%bd-%e8%a8%aa%e5%95%8f-65808/

http://m.bazaar.com.cn/bazaarlifestyle/2024/1126/344810.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dUi020O3jT784Mc6OpglFQ

https://mp.weixin.qq.com/s/lnGKxwMVFikxwUmZiY_AWg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童趣风 Kidult 社群文化 Z世代 情感疗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