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7月18日
[今日要闻] 嫦娥六号样品或包含月球原始月壳成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对月球阿波罗盆地内的斜长岩出露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成功识别出51处纯斜长岩出露点,这些出露点分布在盆地的多个区域。研究表明,这些纯斜长岩可能代表了最古老的原始月壳成分。嫦娥六号的着陆区周边分布有这些纯斜长岩出露点,且模拟计算显示,这些斜长岩物质在着陆点堆积厚度可达10厘米以上。这意味着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极有可能包含来自月球最古老外壳的碎片,同时也可能包含月幔物质,为研究月球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 **月球背面发现大量纯斜长岩出露点**: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月球探测器数据,在阿波罗盆地识别出51处纯斜长岩出露点,这些地点分布广泛,且斜长石纯度极高,为研究月球原始月壳成分提供了关键线索。

🚀 **嫦娥六号样品可能包含原始月壳碎片**:嫦娥六号的着陆点位于阿波罗盆地南部,周边存在富含纯斜长岩的撞击坑,溅射出的物质在着陆点堆积厚实。这表明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极有可能含有来自月球最古老外壳的斜长岩碎片。

🔭 **月球背面地质复杂性与研究挑战**:阿波罗盆地作为嫦娥六号的取样地点,曾遭受多次撞击,导致月壳较薄、地质复杂,物质混合。这为科学家解读嫦娥六号样品带来了挑战,但也为研究月球演化提供了独特视角。

🔬 **深入理解月球早期历史**:此次研究加深了对月球背面原始月壳分布的认识,通过对比分析月球岩石数据库、模拟光谱和阿波罗任务的斜长岩样品,为研究月球岩浆洋冷却过程、月壳-月幔演化等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科技日报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科研人员系统分析了月球阿波罗盆地内斜长岩的出露情况,成功识别出51处纯斜长岩出露点。它们分布在阿波罗盆地的北缘、南缘、盆底及中央峰环结构上。这意味着嫦娥六号从阿波罗盆地带回的月球样品,或包含代表原始月壳成分的斜长岩。相关研究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行星》。

    月球正面和背面为什么不同,一直是个谜。科学家认为,早期月球像个滚烫的岩浆海,冷却时,富含钙的斜长岩因为自重较轻浮到表面,形成了最古老的原始月壳。此前美国的阿波罗任务从月球正面带回过这种斜长岩样品,但样本代表性不足,且空间覆盖范围有限。月球背面的原始月壳与正面是否一样,学术界一直不太清楚。

    嫦娥六号样品取自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该区域被撞击多次,月壳较薄,地质非常复杂,各种物质混在一起。这给科学家解读嫦娥六号样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多波段成像仪获取观测数据,并将嫦娥六号样品与已知月球岩石数据库、模拟光谱以及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斜长岩样品进行比对,成功找到了51处明显含有斜长岩的岩石出露点。分析显示,这些地方的斜长石纯度极高,属于纯斜长岩。“它们主要暴露在较晚形成的撞击坑坑壁和中央峰上,像是被撞击事件挖掘出来的。”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郭弟均说。

    嫦娥六号着陆区位于阿波罗盆地南部月海平原区域,周边分布多个含纯斜长岩出露点的撞击坑。模拟计算显示,这些含斜长岩的撞击坑溅射出来的物质,在嫦娥六号着陆点堆积超过10厘米厚。这意味着,嫦娥六号在挖取月壤时,极有可能会挖到这些来自月球最古老外壳的碎片。同时,阿波罗盆地里还存在一些可能来自月幔的低钙辉石。因此,嫦娥六号带回来的“月球土特产”,很可能同时包含原始月壳和月幔物质。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表示,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月球背面这片区域原始月壳分布的认识,为研究月球岩浆洋冷却过程、月壳—月幔演化等月球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斜长岩 原始月壳 地质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