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 07月08日
对话原小鹏联创何涛:七千米雪山上,我决定中场该结束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何涛,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在离开小鹏后选择先进行一段「中场休息」,通过爬雪山等体验重新审视人生与创业。2024年8月,他决定再次创业,与小鹏前副总裁矫青春成立目蔚科技(OMOWAY),专注于智能电动摩托车出海,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何涛认为创业就像人生,没有既定终点,而是随时可以停下来的大巴,他想在看到美好风景时「下车」探索和创造。OMOWAY的目标是打造更智能、更安全、体验更好的电动摩托车,与市面上的小电驴、电动自行车或传统摩托有本质区别。公司计划先从主流市场价格带两端的智能电动摩托车入手,逐步进入核心价格带。何涛强调出海必须本地化,将决策中心、生产和营销体系都放到印尼,并重视团队组织文化建设和人才招聘。

🚴‍♂️OMOWAY专注于智能电动摩托车出海,目标是打造更智能、更安全、体验更好的产品,与市面上的小电驴、电动自行车或传统摩托有本质区别。

🌏公司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并强调出海必须本地化,将决策中心、生产和营销体系都放到印尼,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何涛认为创业就像人生,没有既定终点,而是随时可以停下来的大巴,他想在看到美好风景时「下车」探索和创造。

🚀公司计划先从主流市场价格带两端的智能电动摩托车入手,逐步进入核心价格带,并以科技为品牌核心,主打好看和好用。

🧠何涛强调团队组织文化的重要性,OMOWAY的组织文化是开放自由、用户驱动和信任,并重视人才招聘,最看重人的特质是「皮实」、是不是扛得住。

原创 Cindy 2025-06-30 11:11 北京

创业是有瘾的。

从小鹏汽车「退休」后,联合创始人何涛想过很多种接下来的可能。是不是就退休了?还是休息一阵、投资一些别的年轻创业者、或者重新下场再创业?

他想了很多,但决定先给自己一个「中场休息」。从爬雪山开始,他从五千米爬到六千米,山一座比一座高。后来他想到,其实人生也很难有一个所谓的终点。爬到七千米时,他觉得这个中场休息该结束了。

2024 年 8 月,何涛决定再次创业。他和小鹏前副总裁矫青春一起成立了专注于智能电动摩托车出海的目蔚科技(OMOWAY),并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自己也毅然押上了大量资产。

十年前,何涛与广汽的同事夏珩共同创办了小鹏汽车的前身「橙子汽车」。那一年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何涛在广汽研究院担任智能汽车与无人驾驶项目负责人。特斯拉让他意识到原来电动车是可以量产和商业化的——是一个「模糊但真实」的市场机会。

拿着 1000 万的早期投资和 800 万的贷款,29 岁就敢出来做汽车,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何小鹏和他说了一句话,「你下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不同的道路。」

人生不像坐列车,没有既定终点,也没有固定站点,它更像一辆随时可以停下来的大巴。创业就是觉得眼前风景不错,想下车走一走。它有着无限可能让我们去探索,去创造。

2025 年 6 月,我们在 OMOWAY 印尼发布会前夕见到何涛,和他聊了聊这次「下车」的决定、和他看到的好风景。以下为访谈全文。

七千米雪山上,我决定中场该结束了

Q:先请涛总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正在做的 OMOWAY。

何涛:我是何涛,这是我第二次创业了。2014 年,我联合创办了小鹏汽车,在小鹏汽车度过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刚好从 29 岁到 39 岁,整整一个十年。

去年 8 月,我们重新启动了一个新项目 OMOWAY,东南亚市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第一站,做智能电动摩托车。

Q:OMOWAY 在做的「智能电动摩托车」和市面上的小电驴、电动自行车或者传统摩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何涛:其实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产品线。续航、载重、时速都是不同量级的。跟普通的油摩相比,就像 20 年前的桑塔纳和现在的智能汽车之间的差距。OMOWAY 是一台更智能、更安全、体验更好的产品。

Q:创办小鹏之后,小鹏一路推出了不少爆款、2020 年公司上市。你离开了小鹏自己创业,这一次重新启程是怎么下的决心?

何涛:说实话,离开之后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也考虑过是不是可以退休了,或者去做投资,去支持年轻的创业者。但那段时间,我也第一次真正给了自己一个「中场休息」。

我去了很多雪山,从五千米爬到六千米,再到七千米。山一座比一座高,但我意识到,人生大概没有真正的终点。所以在站上 7000 米那一次,我决定中场该结束了。这才有了 OMOWAY。

何涛爬雪山留影

好看和好用,是我们期待的第一印象

Q:在创立 OMOWAY 之前你去了很多次东南亚。当时主要在看什么?又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这事值得做、我们应该做?

何涛:其实第一次去东南亚不是为了考察。但我意外地发现摩托车几乎是所有人日常主要的出行工具。满大街都是摩托车,很拥挤、噪音很大、污染也特别重。出行状况很像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像雅加达,常年是全球空气污染排名前十的城市之一。

我就在想,为什么不能有一种更环保、更经济的出行方式?我意识到这既是个机会,又有社会价值。当然光有直觉还不够。后来我又去了十次,跟行业里的人聊、跟消费者聊。当地其实已经有一些电动摩托车的「尝鲜者」了,我就去看他们是怎么用的,对产品有哪些反馈。等有了这些判断,我们才决定说这件事确实可以做,就开始组团队、搭公司、做投资。

何涛(右一)与矫青春(左一)在印尼考察工厂

Q:OMOWAY 成立一年,你在东南亚摩托车出海学到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东南亚市场的消费者结构是怎样的?

何涛:如果只总结一条经验,就是出海必须本地化

你不能将中国这一套曾经成功过的经验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另一个市场。两边消费结构、收入水平、年龄层分布都不一样。比如印尼的平均年龄还不到 28 岁,用户很年轻;收入不高,但提前消费的习惯高于国内。

尤其是东南亚没有经历过 PC 互联网时代,直接跳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提前进入了智能时代、对智能化有认知和渴望。当地有当地的特色。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在强调,要把决策中心、生产和营销体系都放到印尼,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Q:从竞争来看,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几乎被本田、雅马哈垄断。你怎么看这样的竞争格局?

何涛:现在这两家公司占了 95% 以上的市场,最大一家就接近 80%。这种市占率对我们来说有好有坏。好处是你对手只有一两家,但难的是,他们已经在这片市场扎根了几十年。品牌心智已然建立,要撬动用户改变肯定不容易。

Q:在这样的市场里,OMOWAY 的切入点是什么?

何涛:我们会以科技为品牌核心,先做主流市场价格带两端的产品,再进入到中间的核心价格带

我们也采取了当年在中国市场的经验。2015-16 年那会儿,电动化也是从两端开始渗透的,直到 2019 年,10-30 万这个主流价格带才真正打开。

所以我们也预计到了 2027 年左右,东南亚的主流市场也会开始切换。第一阶段我们在主流市场打产品、做品牌和建立用户心智,第二阶段再推出核心价格带的产品。

Q:主流市场的价格带两端的产品会分别主打什么?有什么卖点?

何涛:我们的品牌定位是科技。我们希望不论用户买的是哪种价格带的 OMOWAY,都觉得这个产品有智能、有设计感。就像一看到一辆 Model 3,你不知道车主是白领还是亿万富豪,但你知道这是特斯拉,是个有技术追求的公司。即使特斯拉出定价更低的车型,也不影响他的品牌定位。

Q:你希望这次发布之后,消费者会记住 OMOWAY 的什么特点?理想的市场反馈会是什么样?

何涛:第一眼看到车的时候,消费者会想,「哇,还有这样的摩托车。」

它得够好看,才能让人有进一步想了解它、购买它、拥有它的欲望。理想情况是,骑在大街小巷里能被人围观。这是一种设计美感带来的流量。

第二点是智能。它不应该只是一个新鲜感,而是用户骑起来觉得更轻松、更安全、更值。所以好看和好用是我们想让 OMOWAY 留在消费者脑海中的第一印象。

OMOWAY 原型车内部评审

Q:你刚刚提到智能化是一个科技卖点。那摩托车的智能化和汽车有何差异?消费者在决策中会把智能化排在什么位置?

何涛:摩托车的智能化对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的提升比在汽车上更明显。汽车你可以单手开、开空调、听音乐都没问题,但摩托车没有封闭的驾驶舱,智能化比如自平衡、弯道辅助、盲区监测,可以解放用户的驾驶精力,大大提升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以后在选车时,大家可能不会问「智能化排在第几」,而是会说这个车「有没有智能化」就像你今天买车,不会去选一台没交互智能、没辅助驾驶的车一样。

四轮打两轮,中国打海外

Q:我们今天看到 OMOWAY 新品的造型很酷,也想听你讲讲这辆车的设计思路。

何涛:这是一辆非常有科技感的摩托车。前脸的冲击力很强,棱角分明。

我们还加了很多实用功能,比如中箱可以拆下来变成踏板车,更符合印尼用户的习惯;装上以后空间很大,放头盔、雨衣都没问题。两边还能加边箱,后面还能装一个可调位置的尾箱,最多能坐三个人,变成旅行摩托。

车前面装了双目摄像头辅助驾驶。中控还配了车机系统,导航、娱乐、IoT 车辆互联都能支持。

Q:对于价格带两端的产品,这些智能化功能分别会怎样体现?最重要的功能点是什么?

何涛:很难去排序。我们调研过在东南亚,摩托车的平均骑行时长每天超过两个小时,但因为双手都要控车,用户没法操作手机,也没有什么智能交互手段。因为长时间的「智能真空」,才会有诉求。

其次是自平衡和辅助驾驶。一方面这些功能可以降低骑行门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安全。传统油摩也好,电动摩托也好,现在普遍在这些方向上都有很大进步空间。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Q:现在很多做电动自行车的公司也在出海、强调智能化。你觉得 OMOWAY 团队在智能上的优势是什么?

何涛:四轮打两轮,中国打海外。我们智能化团队的底子是小鹏汽车核心骨干。

电动化、智能化在中国已经卷了十年,从感知到交互,从供应链到产业化都已经很成熟了。从血海里杀出来的团队,对技术的理解会有一定优势。

Q:你刚提到四轮打两轮,其实四轮车的很多技术可以下放到两轮上来做,但是能不能控制好成本?会不会技术用得太高?

何涛:四轮打两轮,不是说站在一个高点往低打,把汽车的东西强压下来,而是先尊重两轮原有的规律,再去挑那些在两轮车上也能打穿、性价比又高的技术。比如我们多连杆的悬挂,在东南亚坑洼的路上,体验是实打实能拉开的。

我们有这么多年技术的积累,包括成熟的供应链。把在汽车上的部分智能化能力放到两轮车上,相信这对于原有行业是一次升级。

Q:中国智能汽车的团队和企业家都是从血海里杀出来的。你怎么看两轮智能出行这个赛道的竞争?会不会也卷成血海?

何涛:一定会卷,但全球范围来看,能达到中国这种竞争水平的市场不多。

我第一次创业是在 2014 年,那时候国内做智能电动车的公司可能有 300 家。每次都以为挺过一轮就能喘口气,结果下一轮又开始加剧,卷到无以复加。

两轮车的智能化在全球还属于早期,竞争肯定激烈,但不会像之前那么极端。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在新一代两轮出行品牌中做到第一——不论是销量、产品,还是售后的口碑。

印尼发布会现场,OMOWAY 智能摩托无人自动驾驶出场

你下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不同的道路

Q:来聊聊你的故事吧,2014 年你从广汽离开,和夏珩一起创办了小鹏汽车。当时为什么决定出来创业?

何涛:你这么问,我就想到何小鹏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你下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不同的道路。」人生不像坐列车,没有既定终点,也没有固定站点,它更像一辆随时可以停下来的大巴。创业,其实就是当时觉得眼前风景不错,想下车走一走。

那会儿特斯拉刚进中国,我们意识到,原来电动车是可以量产、可以商业化的。再加上我本身是做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觉得这是一个模糊但真实的市场机会。且对小团队来说「灵活」就是机会。于是跟合伙人一合计,干吧,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Q:那时候你们都还挺年轻,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吧。听说小鹏汽车早期是拿了 1000 万就开始做的?

何涛:对,早期投资 1000 万,还有 800 万的贷款,一共是 1800 万。我那时才 29 岁,按当时的情况,20 多岁就敢出来做汽车确实是不可思议。但我还是那句话,看到一处好风景,就下车。它有着无限可能让我们去探索,去创造。

小鹏汽车创始团队:夏珩(左)、何小鹏(中)、何涛(右)

Q:从 0 到 1,再到 10、100、1000,小鹏的这十年你经历了完整的创业周期。这些不同阶段对你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涛:创业前我就是个汽车的程序员。对怎么运营一家企业、怎么做产品,我几乎就是一张白纸。我所有的技能积累和成长都是得益于小鹏汽车,也得益于何小鹏。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念书那会儿,课本里讲的是化油器,车上能有收音机就是豪华配置。但这十年,电动化已经超过 50%,智能功能成了标配,汽车在慢慢地向消费品靠拢。尤其是近两年,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 AI。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些变化成就了我们的第一轮成长,也是我第二次创业的财富。

Q:回头看,你觉得小鹏带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的经验或教训,对 OMOWAY 有直接影响的?

何涛:我在小鹏,外人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踩了很多的坑。很多人觉得我三十出头就事业有成,但我最深的体会是,危机永远藏匿在风和日丽的时候。

我现在再做一个企业,从第一天就想,我们可能会怎么死,是什么会打败我们。我更有危机感了。逆境里坚持不容易,但顺境中保持清醒更难。这是我想告诉自己的。

Q:你刚才也提到,成立小鹏汽车时,你才工作了三四年,一切对商业的理解,对怎么样运营一家公司都受到了很多何小鹏的影响。他也是你的 mentor。你从他身上学到最大的一课是什么?

何涛:何小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梦想家。这一点对我来说影响是蛮大的。这些梦当时看起来天马行空,但他能一步步把它变成现实。我从他身上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要有一些大胆的梦」。

印尼发布会凌晨装车,卸到一半,路边吃晚饭

创业前,给小鹏的一条信息

Q:创立 OMOWAY 之前,你给何小鹏发了一条信息,说自己又创业了。到现在差不多一年,这期间你们还会交流吗?聊些什么?

何涛:发了不止一条吧。他一直是我最重要的导师,也像是老大哥。在小鹏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打仗的角色,想得没那么多。现在自己做公司,角色得马上切换,开始要去想方向、想人怎么找,这些以前不足的地方都得补回来。所以我向他请教很多。我当然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和决心,不要让他失望。

Q:你刚才也说过,他是一个敢想、能做的人。那你现在做 OMOWAY,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十年、二十年之后,你希望大家怎么记住这个名字?

何涛:小鹏汽车给我带来最大的成就感是在 2018 年。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辆 G3 从我身边开过去,是个我不认识的人在开我们的车。那一刻特别震撼。

所以不管我创业多少次,第一,我一定要做 ToC 的产品。要有普通人真的在用,我希望他们因为我们的产品感到快乐,生活变得方便一点。

第二,我希望公司做的东西对社会和技术有点推动作用,一点点也好。如果十年、二十年之后,OMOWAY 不再只是做摩托车,而是一个大家提起来会说,「这是家推动了技术进步、给生活带来变化的公司」。那我就很满足了。

Q:如果把视角拉近一点,接下来一年、三年、五年,我们打算先把哪些事做成?

何涛:最近最重要的节点是明年年初的产品面世,真正地走向消费者。

接下来的挑战,是发布会后进入量产准备的阶段。包括工厂的布局、供应链的对接,还有渠道怎么铺开。三年内,我们会从印尼扩展到整个东南亚。五年,希望可以建立起新的产品线,不只是两轮,也不只是东南亚。

OMOWAY 联创矫青春(左)与何涛(右)印尼考察留影

最看重特质的是「皮实」、是不是扛得住

Q:你刚说过去自己在小鹏更多是打仗的角色,现在做一号位,开始考虑战略,也要思考组织。你是怎样构建 OMOWAY 的组织文化的?

何涛:文化是一家公司的灵魂。小鹏也跟我讲过很多次这句话。我认同,不论是 50 人、500 人还是 5000 人,它都要贯穿始终。规章制度或条例没有办法覆盖的地方,文化会起作用。所以我们第一天就把组织文化定下来了。

Q:OMOWAY 的组织文化是什么?

何涛:有三个词。第一是开放自由。我们做的是技术公司。我希望团队里面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探索、不设限。

第二是用户驱动。很多技术团队容易陷入只关注技术本身,忘了技术是给人用的。我们要把技术做成产品,把产品推向市场。

第三是信任。早期公司没那么多规章流程,彼此信任才是高效开展工作的基础。

一家公司的气味就是创始人的气味。文化不是嘴巴说说而已,你一定要内心非常地笃信。一旦创始人自己都打破了,那这个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团队很年轻,早期做的事也简单,就是大家一起去拼、去试、去玩,所有的价值观都藏在这些事里。比如每次有新的技术出来,大家都会一起学习。

Q:组织文化的落地,其实要靠最早那拨人。怎么找到最初的合伙人的?我们现在的创始团队是怎么构成的?

何涛:在创始人这个层级,有两件事最重要:互信和互补。

我在决定开始这个项目之前,就把以前认识的朋友都搜罗了一遍。我最后的合伙人是矫青春。他也是小鹏汽车很早期的员工,2016 年就加入了。离开前是集团的 VP,带着 1000 多人的研发团队。

我觉得创业是有瘾的。跟着小鹏汽车,对矫青春来说也是一次创业。后来我跟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当场就答应了。我们在一起配合了快十年,我会更天马行空一些,偏方向、找人和融资,他更擅长技术和组织。

后面找人就会更清晰。因为你知道谁是行业里的大拿,也知道谁跟你合得来。

OMOWAY 成立初期合影,矫青春(左二)与何涛(右二)

Q:在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你提到了很重要的一个点「本地化」。那么对于我们这样的跨国企业,本地化的团队和组织文化怎么去搭建?

何涛:文化的内核不变,但本地化要有本地化的实操方式,因为你要适应当地的文化。比如我们在印尼,大家知道是宗教国家,每天有五次礼拜。那员工的作息、节奏一定不一样。这些都要尊重。

但公司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自由、信任、客户导向,是不变的,只是在当地的表达形式会不一样。

Q:你现在还会参与一线的招聘吗?你最看重人的什么特质?会问什么问题?

何涛:我现在还在面试每一个员工的最后一轮。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前 100 个人我都要亲自见到,如果精力够,希望能做到前 200 个员工。

我最看重的是「皮实」,是不是扛得住。另外是「认同感」和「学习能力」。我现在更愿意招聪明的年轻人。

OMOWAY 团队在珠海的「写真照」

Q:「聪明」怎么定义?

何涛:聪明很难定义,但有一个标志是逻辑能力。能把一个复杂的事一步步拆解,然后用一个合理的路径解决。

Q:你的超能力是什么? 什么是别人觉得很难,但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东西?

何涛:真诚。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Q: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何涛:我最喜欢王小波。他一生写东西只关心两点:智慧和有趣。我也在追求智慧和有趣,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Q:听说公司目前共融资了几千万美金,你个人也投了不少,为什么?

何涛:因为相信。最初我其实是想自己全投。但后来遇到了真格,我们在找人、看方向这些事上聊得来,所以就决定一起做。

其实当年何小鹏也为小鹏汽车投了不少,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觉得这是给团队最好的定心丸。你得先信,别人才能跟着你一起信。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Q:如果让你用一句话吸引年轻人加入 OMOWAY,你会怎么说?

何涛:如果你也渴望非线性的人生,OMOWAY 将带你实现飞跃。

本期音频内容同步上线真格基金播客「此话当真」,欢迎收听~

视频策划|Cindy & Dylan

拍摄指导|Jiamin

编辑|Wendi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何涛 OMOWAY 智能电动摩托车 东南亚市场 创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