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圈子-读书会 07月02日
当互联网大厂的工牌,成了新的“奢侈品” 昨晚看了食贫道最新一期的纪录片《时尚圣经》,片子先从法国前殖民地非洲刚果切入,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这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奢侈品”概念的演变,从非洲的时尚文化到互联网大厂的工牌,揭示了人们对身份认同的追求。作者指出,在物质产品失去稀缺性的时代,组织身份成为新的“奢侈品”。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象征,引发读者对真正价值的思考,并引用霍金和阿里P10的例子,强调内在价值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文章开篇从非洲的“萨普”文化切入,他们追求欧洲大牌,将穿着视为身份的象征,即使生活艰苦,也渴望拥有奢侈品来提升自我形象。这种现象反映了对身份认同的强烈需求。

🏢随后,文章将视角转向中国,观察到“互联网大厂”的工牌和周边产品成为新的“奢侈品”,被互联网从业者视为重要的社交标签。这种现象与非洲的“萨普”文化异曲同工,都是通过符号来构建身份。

💡文章进一步指出,这种对符号的追逐源于对“身份危机”和“阶层焦虑”的缓解。作者引用斯坦福商学院教授奇普·希思的观点,认为当实体产品失去稀缺性时,组织身份将成为终极奢侈品。

👨‍🏫文章最后引用霍金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以及阿里P10离职的故事,强调了内在价值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性,呼吁人们警惕用符号堆砌身份,追求灵魂的自由和真实的自我价值。

当互联网大厂的工牌,成了新的“奢侈品”

昨晚看了食贫道最新一期的纪录片《时尚圣经》,片子先从法国前殖民地非洲刚果切入,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这里却存在一群被称为“萨普”的群体,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求像前宗主国一样的“优雅”和“时尚”,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核心

里面有一派甚至认为,只有穿欧洲大牌才有资格被称为“萨普”。比如镜头里卡车司机马塞尔脱下沾满油污的工装,小心翼翼换上二手杰尼亚西装的画面 —— 为这件欧洲阔佬转手的旧衣服,他啃了八个月木薯粉。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死之前去一趟巴黎才算“不枉此生”…

生活在非洲的“萨普”们,可谓是奢侈品这个庞大食物链的最底端,各种所谓的奢侈品被生产出来后,经过时间的汰换,前主人们的反复使用,最后辗转来到非洲,却依然会被一群受奢侈品文化宣传影响的人趋之若鹜

而这样的“身份朝圣”并非独有的奇观,我这时候在想,在更先进的国度,“奢侈品”演化成了什么形态呢?

例如在我们这,我发现“奢侈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欧美奢侈品大牌,有一种新型奢侈品,就是“互联网大厂”的工牌和周边

当非洲的青年为二手爱马仕皮带节衣缩食时,北京海淀区的大厂实习生正在小红书上展示着字节的工服和新人入职大礼包;深圳科兴科学园的午夜食堂里,印着鹅厂LOGO的帆布袋与LV Neverfull比肩而立

2024年脉脉职场报告显示:71%的互联网从业者将公司品牌列为首要社交标签,超越毕业院校与户籍属性

当然,这套体系还有更多独立的分支。例如你会看到即便是已经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依然会穿着印满了大写英文校名和校徽的T恤,抑或反戴印着常春藤校名鸭舌帽约会的“运动系”精神小伙…

他们都成了独立于传统“奢侈品”行业的,标榜身份的另一套“符号”体系,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套“意义符号”,暂时解决了人的“身份危机”与“阶层焦虑”

这个方向演化的终点,可能就像斯坦福商学院教授奇普·希思在《黏性》中写的:“当实体产品失去稀缺性,组织身份便成为终极奢侈品。”,不知道奢侈品牌们会不会瑟瑟发抖?

写到这,我想起曾看到的一个片段,2016年,霍金在剑桥大学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身着普通的没有任何logo的衬衫,轮椅扶手亦无任何院校标识,他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理不需要logo加持,人类应警惕用符号堆砌身份。”

你身上的符号越少,灵魂越自由

2023年的《钱江晚报》采访了一位阿里的P10,我用AI查了下当年的报道,将一小段摘录如下

“在阿里任职14年的算法专家杨振(化名)晋升P10两个月后选择离职。离职当日,他特意把工牌塞进背包夹层,却将女儿幼儿园手作的扭扭棒向日葵别在胸前。‘工牌是系统给的编号,这朵向日葵才是我人生的勋章’。”

不知道在你的眼里,什么才是最值得追求崇拜的“奢侈品” ?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奢侈品 身份认同 互联网大厂 符号 价值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