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數據顯示,每當中長債淨髮行量接近或超過財政赤字的100%時,美股必然陷入橫盤或下跌;當佔比超85%且總髮行量放緩時,標普500在1-12個月內的表現均顯著低於平均水平。而當前這一比例接近100%,債務總髮行量增速也在放緩,引發市場對財政部重演2023年「短債救市」的想象。
美國財政部會加大短債發行力度給牛市「續命」嗎?
標普500近期的驚人反彈令人側目,距離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然而彭博宏觀策略師Simon White的分析顯示,每當中長債的淨髮行量(Net debt issue,債務發行總額減去債務償還總額後的差額)接近或超過財政赤字的100%時,股市必然陷入橫盤或下跌。
這一規律在2008年、2010年、2015年、2018年、2022年以及當前均得到驗證——幾乎涵蓋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除疫情外的每一次股市低迷期。
目前美國中長債淨髮行量佔赤字的比例接近100%,長債淨髮行量佔到80%,而政府債務總髮行量(Gross debt issue)增速卻在放緩。這種「反黃金法則」的組合對股市而言堪稱最壞情況:中長債發行對市場流動性的「擠出效應」正扼殺股市的上行動力,而財政赤字帶來的增長刺激遠不足以抵消這一衝擊。
數據顯示,當中長債淨髮行佔比赤字超85%,且總髮行增長率下降時,標普500在1-12個月內的表現均顯著低於平均水平。
市場正處於最不友好的財政環境,Simon White直言:「這絕不是投資的最佳時機。」
2023年短債救市的成功範例
回望2023年,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耶倫曾通過大規模增發短債爲市場注入活力。
當時,超2萬億美元的閒置資金囤積在聯儲局逆回購(RRP)工具中,短債發行激增讓貨幣市場基金得以抽取RRP資金,既填補赤字又維持流動性,長債發行佔比隨之下降,股市得以開啓兩年牛市。
Simon White指出,短債流動性對風險資產的影響遠低於長債持有者,這種「低速流動性」特性讓市場在高赤字環境下仍能喘息。
如今,市場再度呼喚類似的「短債解藥」。Simon White認爲,財政部若想避免牛市崩盤,唯一出路是減少長債淨髮行佔比,同時重啓總髮行增長——換言之,大幅增發短債。
回購市場崛起改變遊戲規則
短債與股市的關係爲何如此緊密?答案藏在回購(repo)市場的爆炸式增長中。
近年來,回購交易因更先進的抵押品估值系統、更好的清算機制和更高的流動性,變得愈發「類貨幣」。國債不再是資產負債表上的死水,而是以極低折價在高流動性市場中頻繁回購,速度顯著提升。
Simon White分析稱,政府債務發行增長(即回購抵押品供應)與股市表現的正相關性日益增強,但這種關係僅體現在總髮行而非淨髮行上。
原因在於,回購操作偏好新發債務,而臨近到期的債務則不具資格。當前發行結構中,短債供應不足以緩解長債對市場流動性的擠佔,但總髮行相對赤字的增長動力又過於疲弱。
財政部會否「飲鴆止渴」?
然而,重啓短債發行並非無痛之舉。
現任財政部長在貝森特上任前就曾猛烈抨擊過耶倫的短債策略,認爲此舉推高了利息成本並增加了通脹上行風險。
當前美國債務總利息支出已突破每年1萬億美元,若進一步縮短債務平均期限,通脹回升可能性的加大將讓財政部措手不及。
Simon White也指出,短債發行增加可能推高固收市場的波動性,收益率曲線將趨於陡化。資金將湧向前端曲線以吸收新增短債供應,利率波動性恐進一步加劇。
Simon White補充稱,考慮到自身作爲準貨幣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財政部還需要考慮爲支撐股市而扭曲發行結構的行爲是否恰當。
編輯/r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