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05-30 18:11 广东
华为星闪的崛起不仅打破了欧美对短距通信标准的垄断,同时为国产高附加值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海铺平了道路。
什么是硬核技术?打不死的才是真正的“硬核”!
就在上周刚刚结束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星闪技术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接纳为无线接入标准;这不仅是华为“硬核”技术又一次走出国门,也是中国通信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我们知道,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后,多个国际标准组织迫于政治压力暂停华为会员资格,包括Wi-Fi联盟、SD协会、JEDEC等。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也于同期“暂停”华为会员资格。华为作为这些国际标准组织的主要技术贡献者之一,其成员身份因政治干预被临时冻结,这是彻底践踏自己设定的“公开、公平、无歧视”原则。
但反转很快就来临了,在被蓝牙联盟“除名”之后,华为迅速亮出“备胎”,在2019年5月底发布荣耀20系列手机时,搭载自研的“超级蓝牙”(X-BT)技术。该技术具备两大突破,其一,具有138米超远距离连接(传统蓝牙仅10米),通过AI动态调节发射功率克服障碍物干扰;其二,功耗进一步优化,智能匹配设备需求,降低能耗。在华为推出“超级蓝牙”技术之后,蓝牙联盟、Wi-Fi联盟等迅速恢复华为会员资格。据说是华为的技术实力和专利储备迫使联盟妥协,避免标准分裂。
反转来得很快,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尽管会员资格恢复,华为意识到技术依赖的风险,于2020年联合中国信通院、工信部成立星闪联盟(SparkLink Alliance),集结300余家国内外企业(如小米、OPPO、比亚迪、高通等),推动国产短距通信标准。如今,国际星闪联盟国内外单位成员已超过1200家,覆盖手机、穿戴、家电、通信、整车、芯片、仪器、仪表等等千行百业;包括高通、联发科等国际芯片商正加紧推进适配,小米、OPPO、格力、比亚迪等国内企业已落地产品。
从技术来说,星闪(NearLink)融合了Wi-Fi高速与蓝牙低功耗特性,通过“一标双模”架构(SLB对标Wi-Fi高速场景,SLE对标蓝牙低功耗场景)解决传统技术割裂问题;尤其在关键指标上全面碾压传统技术。具体来说,在延时、设备链接数量、抗干扰能力以及定位与功耗上都大大优于传统蓝牙技术。具体技术参数如下:
此次,星闪技术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纳入无线接入标准,也成为中国首个主导的短距通信国际标准,这不仅是中国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突围,同时为以后国产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等场景的应用的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正应中国人那句老话:不破不立!华为以技术反制政治围堵,不仅保障了自身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更重塑了全球无线竞争格局。
从被“蓝牙”除名,到星闪成为国际标准;其技术优势已通过终端产品验证,而国际标准的“通行证”将加速其在全球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市场的渗透,推动中国从技术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同时,星闪的崛起不仅打破了欧美对短距通信标准的垄断,同时为国产高附加值以及高技术产品的出海铺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