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在瑞士举行经贸会谈,中方积极回应美方沟通信号,定性为“接触”,旨在兼顾全球期待、中方利益以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会谈释放了积极、审慎的基调,强调共识,但未回避分歧。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并计划发布联合声明,显示出合作意愿。尽管尚未达成最终协议,但中方希望管控分歧,稳定市场信心,并暗示中美合作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后续仍需关注联合声明内容和执行细节。
🤝 **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双方同意建立定期、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意味着中方希望将经贸对话常态化,超越一次性的政治活动,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 **即将发布联合声明:** 中方提前释放声明发布时间,体现出对外信心,希望突出“合作精神”而非“对抗叙事”,避免市场过度猜测,稳定市场预期。
🌍 **强调全球经济稳定:** 通过强调中美合作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意义,暗示中美合作是全球市场的稳定力量,有助于提振全球信心。
2025-05-12 10:21 广东

事件:中美高层经贸会谈于5月9日至12日在瑞士举行,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贝森特将展开对话。中方决定接触美方,回应其近期就关税调整频繁释出的沟通信号。
- 从基调来看,本次中美会面定性为【接触】,其目的是【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即中方在接触之前,态度仍显谨慎。
- 从事件进程看,昨夜有几大变化节点。消息释放过程“先美后A”。12:07美方声明“重大进展”(贝森特)-1:19白宫出statement强调“实质性进展”-2:41CN亦强调“实质性进展”。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描述口径上的吻合,应被解读成乐观信息。
- 往后看,首先等待今天的【联合声明】具体结果。在此我们可以先做三个假设:1)基准假设下,本次是“接触”的实质性进展,双方至少对于底线存在共识。【芬太尼问题】成为突破口。2)乐观假设下,美对中“对等关税”暂缓,谈判基准税率或低于34%,但难回到10%。3)悲观情况:本次基于接触的“实质性进展”仅是保障了接触端口的恢复,税率层面仍无共识。
1、整体基调:积极、审慎、强调共识、不回避分歧
• 此次通稿延续了中方典型的“积极成果”+“审慎希望”叙述方式,即:先肯定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再以“达成重要共识、取得实质进展”突出成果,进而释放稳定信号。
• “坦诚、深入”通常意味着双方确实交换了立场,甚至存在明显分歧;
• “具有建设性”则表明虽然存在分歧,但未破局,有一定成果,体现中方愿意继续对话的态度。
2、重点表述分析:
1)“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 这是中方极为看重的机制性成果,意味着双方将恢复某种定期、制度化沟通渠道;
• 用语“机制”表明中方希望将经贸对话常态化,而不仅仅是一次性政治活动。
2) “将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
• 显示双方此次确有“文本成果”,中方强调联合声明,是想突出“合作精神”大于“对抗叙事”;
• 此处中方提前释放声明发布时间,也体现出一定对外信心,避免市场猜测。
3)“迈出重要一步”“创造条件”“注入确定性”
• 是中国惯用的“阶段性成果”措辞,即使未达最终协议,也可以解释为过程中的成果;
• 也是给外界一个“正面期待”,让市场及各方观察者“不要解读成谈崩”。
3、外交语言隐含信号:
• 对美善意表达增强:“本着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蛋糕”——延续“合作优先、竞争可控”的调子;
• 对内展示掌控能力:“会谈富有成效”“经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体现中方团队能力强、能争取主动;
• 对外稳定信心:通过强调“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意义,暗示中美合作是全球市场的锚。
4、风格对比(与以往类似声明):
• 相比此前一些“表面和气实则硬碰硬”的声明,此次措辞更偏温和务实,并明显回避了对美方的批评语句;
• 未提及中方“核心关切”内容(如关税、科技制裁),说明目前仍属试探性恢复信任阶段,尚未谈实质“利益交换”。
总结:
此次中方通稿释放了四个信号:1)中美经贸沟通正在恢复常态化;2)双方取得了一定机制性成果,虽未达协议但有进展;3)中方希望管控分歧、强调合作;4)市场可适度提高对中美关系缓和的预期,但勿过度乐观,后续仍需观察联合声明内容和执行细节。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中方新闻发布会】
我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大使共同举行了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就彼此关心的经贸问题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谈的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明确双方牵头人,就各自关切的经贸问题开展进一步磋商。中美双方将尽快敲定有关的细节,并且将于5月 12 日发布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我想借此机会,特别感谢瑞士政府作为东道主对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提供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接待。同时美方同事的专业勤勉也令人印象深。三个多月来由美方挑起的贸易战,全球关注。这场贸易战,中方的态度始终是十分明确的,也是一贯的,也就是中方不愿意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是如果美方执意把贸易战强加于我们,为了维护我自身利益,中方也绝不惧怕,一定会奉陪到底。在当前的形势下,本次会谈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会谈富有成效,迈出了双方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重要一步,也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的基础创造了条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的利益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合作中双方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关键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及时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我们也愿意同美方一道,积极落实两国元首今年1月17号的通话共识,本着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坦诚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深挖合作潜力,拉长合作清单,做大合作的蛋糕,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取得新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接下来我们请今天的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大家先通报一下(所在机构)。何副总理,您好,我来自新华社。我想提问的问题是,美国白宫已经发布消息称,中美有可能达成的协议有助于解决美国 1.2 万亿美元的贸易赤字,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价?中美双方会谈的成效明天将有联合声明。想了解这些具体情况可以找李成钢副部长。谢谢记者的问题,中方在经贸谈判中从来追求的都是双赢的成果。所以,任何可能达成的成果也一定必须是符合中方自身发展利益。正如刚才何副总理评价的,这两天中美两国的经贸团队在日内瓦进行了坦诚、深入和建设性的会谈,达成了重要共识。我觉得这次的会谈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相互尊重。双方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从维护中美经贸关系大局出发,认真听取彼此的关注,充分考虑各自的国情、发展阶段和制度差异,拿出了诚意,推动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是平等互惠。双方在会谈中照顾彼此的关切和发展利益。秉持理性、客观、务实的精神,相向而行,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为实现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不断累积条件。三是专业高效。双方经贸团队本着专业精神,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在有限的两天时间开展了密集磋商,对中美渠道领域的相关问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为本次谈判达成共识提供了坚实基础。我的问题问李部长,首先,请您对于这次会议这个决定建立的这个磋商机制,您能不能介绍一些相关的信息?第二个是关于提到的明天双方要发的联合声明,我想问一下大概是什么时间能发?是不是在资本市场开盘之前?(众笑)
关于机制,刚才何副总理实际上也做了介绍。通过这次的会谈,双方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的机制性安排。就中方而言,是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谈判中方牵头人,与美方牵头人共同引导该会谈。在双方牵头人领导下,双方工作团队将就中美经贸相关问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未来沟通的时间和地点都将由双方进一步商定。而且现在通讯很发达,电话会、视频会都是沟通的方式。对于你问题的第二部分,我想说的是,基于中美之间达成的谅解,今天我们不便过多地披露成果的细节。至于成果公布的时间,中国有句话:“好饭不怕晚”,我想无论什么时候发布,世界的反应都是积极的。
今天就到这里,有关情况的后续进展我们还会及时地发布,请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大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