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 02月13日
[深 瞳] 竹制品面临“碳壁垒”风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当前,中国竹产业在国际上占据领先地位,但在国际贸易中却面临欧美发达国家设置的重重绿色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包括FSC认证、原产国标签法、REACH法规等,都对竹制品提出了严格要求,实质上增加了中国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同时,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也日益凸显,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竹材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未来将面临巨大的碳关税壁垒和隐形碳成本挑战。因此,中国竹产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才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竞争力。

🌿**绿色贸易壁垒日益严格**:欧美发达国家通过FSC认证、原产国标签法、REACH法规等,对进口木制品(包括竹制品)提出严格要求,形成绿色贸易壁垒。

🌍**碳足迹成为新型贸易壁垒**: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计算碳足迹、发展碳标签,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中国竹企面临挑战**:中国竹材企业在碳足迹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预计未来将有超过2万亿元的中国出口商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隐形碳成本的挑战。

⚖️**国际趋势的影响**: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制定相关法案和制度,形成事实上的碳关税,对全球贸易和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张 晔

    目前,我国竹子种类、面积、蓄量,竹产品产量、品类、加工水平及国际贸易量均居国际领先地位,相关技术专利授权数和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总数70%以上,中国颁布竹标准数量超世界竹标准总数90%。

    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竹资源匮乏甚至空白的欧美发达国家却占据主导权,竹子及其制品仍属于木产品并执行相应法规。比如欧美国家强制要求进口木制品进行FSC认证,实际就是一项绿色贸易壁垒政策。

    除FSC认证,欧盟《原产国标签法》、REACH法规,美国《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最终法案》《雷斯法案》和《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等都对进口木制品提出相关要求。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打着环保标签的绿色规则制度愈发严格。

    一方面,欧美国家要求政府采购必须购买生产过程符合政策要求的商品;另一方面,采取“贸易鼓励安排”政策,即如果出口到相关国家的商品包括林产品,其生产过程符合贸易规则要求,就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关税折扣。

    与此同时,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计算碳足迹、发展碳标签,一定程度上将会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而我国竹材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普遍不强。

    专家预计,未来将会有至少超过2万亿元的中国出口商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者隐形碳成本的挑战。

    在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修正法案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通过制定“清洁竞争法案”、农产品碳标签制度,形成事实上的碳关税。这些都将对中国乃至全球贸易、产业格局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竹产业 绿色贸易壁垒 碳足迹 国际贸易 CBAM
相关文章